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彭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8年生,广东海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陆丰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彭忠1944年至1947年随祖父、父亲学艺,制作的皮影透彻明亮,软硬适中,延续了祖传将近三百年的制皮技术。1987年陆丰皮影戏剧团远赴日本演出,影身达到了最佳的透明度,引起了日本观众的轰动,他制作的影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北京、黑龙江、湖南等地的皮影剧团被广泛使用,并远销日本、欧美等国。
查看更多
蔡锦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生,广东陆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陆丰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蔡锦镇从小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酷爱皮影艺术,7岁起随父亲学习皮影表演技艺操作,奔走于陆丰乡村演出,1980年被吸收为市皮影剧团专业演员,参与二十多部剧目的主要操作。他曾赴北京、中国香港、日本等地进行演出,受到好评,2006年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等称号。
查看更多
刘年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生,湖北潜江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刘年华1961年随祖父到潜江皮影队学艺,拜万光禄为师,又得祖师周天元亲身传授。他精通鸡鸣腔、渔鼓腔皮影戏,并从事皮影雕刻艺术。他雕刻皮影近六百余件,皮影头茬近两千余个,改编移植剧本三百多个,传教徒弟二十余人。他精通祖传的鸡鸣腔、渔鼓腔的各种打击乐和弦乐扬琴,并能够一人使用多种乐器配合演唱,至今在江汉平原各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查看更多
汤先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生,湖北潜江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汤先成自幼酷爱雕刻艺术,六七岁时就能雕刻简单的影头和影身,在伯祖父和父亲的细心指导下,二十余岁即获得汤格皮影雕刻工艺真传。1977年至1985年,他与父亲为各地皮影戏班制作皮影十六堂,计一千二百多件,影头四千余个,帽子两千多顶,并培养出汤格皮影的下一代传人。他雕刻的汤格皮影,影身高大,线条流畅,图案栩栩如生,操作灵便耐用,2006年完成《汤格皮影》一书的...
查看更多
徐二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生,浙江海宁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海宁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徐二男12岁随父亲学习皮影戏,15岁上台演出,1949年至1951年自立皮影戏班。1995年参加斜桥镇皮影戏班,2003年在海宁盐官风情街坐台任上手(领班),演出至今。他擅长各种开台(折子武戏)、正本戏演出,他操纵的皮影,武打场面动作干净,节奏明快,尤以“挑头”技艺最为精彩;文戏中的小旦动作,身段优美,动作细腻。他口述三十多个皮影剧本的故事梗概,为海宁皮影戏...
查看更多
孙德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生,辽宁瓦房店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复州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孙德深1953年至1962年跟随爷爷孙喜元、父亲孙永安学习复州皮影戏表演,学会了操影、刻影、演唱等技艺,其父去世后,接下“德胜班”班主工作,几十年间除坚持演出以外,还培养了孙福珠、孙洪波等一批新秀。代表作品有《唐英烈》等,曾获辽宁省第五届皮影戏调研银奖。
查看更多
宋国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生,辽宁瓦房店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复州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宋国超从1960年开始跟随父亲宋喜云学习复州皮影戏艺术,1970年主持“义和班”工作,开始从事复州皮影戏艺术的保护、发展和传承工作。他精通复州皮影戏的编剧、导演、操影、刻影、司鼓、演唱等技艺,保持了复州皮影戏的传统韵味,除组织皮影班深入农民群众中演出外,还培养了宋国君、宋娜等一批新的传人。
查看更多
李世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生,山西介休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孝义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李世伟16岁拜师学艺,24岁进入孝义皮影木偶剧团,师从侯光元从事木偶制作与皮影雕刻、设计,20世纪60年代,曾拜皮影雕刻大师何德润为师。他为皮影戏《张羽煮海》《柳毅传奇》《两朋友》等进行造型与制作,其中《张羽煮海》参加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的演出,受到好评。
查看更多
梁全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生,山西孝义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孝义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梁全民1949年起在“吉庆班”学艺,拜著名艺人冯洞厮为师爷,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孝义县皮影宣传队,1956年进入孝义皮影木偶艺术团,曾任团长。他的签子功功底扎实,技艺娴熟,能用皮腔和碗碗腔演唱,上演过的皮影戏有《闹朝歌》《黄河阵》《桃花记》等数十部。《张羽煮海》参加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表演轰动京城。1989年随团赴英国演出,深受国际友人的好评。他还培养出武兴...
查看更多
申国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生,河北成安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冀南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申国瑞10岁开始跟随父亲及老师学习皮影和打击乐器,曾跟随成安县西姚堡村第一代皮影戏传人苏文秀学习刻制皮影人物和掌扦技艺,跟随郭永年和郭春荣学习演唱,因而身兼多种技艺,1949年至今长期从事皮影演出。他刻制的皮影风格古朴,形象夸张,很具装饰风格;他的掌扦技术娴熟,变化灵活,他的表演曾多次获得所在市县文化部门的奖励。他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搭建演出棚和场地,培...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