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490)
机构
(0)
政策
(8)
资讯
(364)
清单
(1)
资源
(60)
学术
(54)
百科
(0)
其他
(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整体性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2017.06.07
专题报道
为维护非遗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自2007年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索在非遗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这是我国非遗保护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求“见人见物见生活”,各地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才能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各地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通过把非遗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等方法,不但保护了非遗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也使非遗项目得到了传承发展。现将...
查看更多
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6月10日-18日在成都举办
2017.06.02
其他新闻
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和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青羊区人民政府具体执行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将于6月10日—18日在成都举办。本届非遗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遵循“走进生活、活态活力”的理念,以“世界风、中国节、中...
查看更多
守护非遗传承文化根脉
2017.05.10
专题报道
五一期间,郑州市金光农民花卉创业园里热闹非凡,捏面人、皮影戏等40多个非遗展演项目吸引了众人围观。 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星辰,而在现代文明冲击下,老传统、老技艺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传承、发展遇到了困难。随着河南省政策、资金、法律等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完善,非遗保护传承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大力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 今年河南省正式启动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消息一传出,新郑市耿坡村的耿氏制香传人耿发旺感慨地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
查看更多
专访黑龙江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孙亚强
2017.05.10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孙亚强,研究员,现任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会会长。自2004年起主持保护工作,曾参...
查看更多
国家文化部评估组来吉首考察“非遗”保护工作
2017.04.17
其他新闻
4月12日,国家文化部武陵山(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评估组来到吉首市,考察吉首市“非遗”保护工作。 评估组先后考察了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矮寨小学及坪朗村苗鼓传习所,面对面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全面了解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详细询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状况及面临问题困难,深切关注传承人的生活及身体状况。 吉首市目前共有“非遗”项目67项。国家级项目有3个(《湘西苗族鼓舞》《湘西苗族民歌》《苗族四月八》),其中...
查看更多
非遗:“活”出各自精彩
2017.04.10
论坛
鼓励那些市场化可行性较高的非遗走自我图强、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道路,已成为政府和业界的共识。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已经失去了传承下去的土壤,是否可以借助创新、创意的力量,使其换一种方式“复活”、重回人们的视野呢? 前不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成热门话题。从作家冯骥才“炮轰”有官员把非遗保护当政绩,只保护“能开博览会的”,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呼吁“民间的老物件儿、老手艺不能只是沉睡封存的档案”,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非遗再一次牵动人心。 我国非遗保护,单从...
查看更多
委员议政:把脉“非遗”话“乡愁”
2017.03.13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前已成为中国社会共识,但应如何提振内生动力、延续文脉乡愁?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给出建议。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它的展示吸引了一些市民的驻足观看(摄影:王秋兰) 探索“非遗”扶贫 目前,中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1
372项,省级则13087项;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认为,“非遗”保护不应是“凝固”的保护、使其成为文物,“对可以制造...
查看更多
将保护非遗文化提升到文化自信来认识
2017.03.09
论坛
2017年的“两会时间”开启,文化艺术界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的提案与观点陆续呈现,如何通过艺术的力量迎接文化大发展时代的来临,代表们如何以独特的艺术实践的视角为国建言献策?以下是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教学委员会导师、中国美协理事李延声的提案:“将保护非遗文化提升到文化自信来认识”。提案内容: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非遗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保护非遗文化,是我们提高文化自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些年...
查看更多
让非遗不再“沉睡”,靠产业织就致富路——代表委员热议非遗传承保护与扶贫工作结合
2017.03.07
专题报道
有数字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已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1
37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1
3087项;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总数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不少非遗仍“养在深闺人未识”,传承与保护在“默默无闻”的现实中遭遇尴尬。 如何让具有浓厚历史特性的非遗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播?如何让非遗不再“沉睡”,焕发新活力?非遗传承保护能不能与扶贫工作结合?这些成为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关心的问题。 让非遗走进...
查看更多
河南启动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
2017.03.02
其他新闻
2月28日,河南省正式启动传统技艺抢救保护工程。 该项工程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首先对河南省内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内的传统技艺类项目进行调查摸底。 然后,工程将按照“六个一”的标准,为每个项目建立一套纸质和数字记录档案,拍摄一批项目和传承人专题片,编辑出版一批项目图录和传承人口述史,征集一批实物和作品,建成一批专题展示馆和传习所,培养一批传统手工艺人才。 按照此前的调查,目...
查看更多
1
41
42
43
44
45
4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