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8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初四   大暑 大暑
搜索
麒麟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海丰县      麒麟舞是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祥瑞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表演时通常以锣鼓加唢呐伴奏,集歌、舞、乐于一体。   麒麟舞一般在农闲时节及节日或吉日的晚间演出,届时演出场地周围需栽上木桩,上悬灯笼照明。称为“麟头”、“麟尾”的两位舞者藏盖于道具麟皮之内,扮成麒麟状,表演啃痒、抖毛、盘桌子、盘板凳、盘灯笼、登高、跌扑、望月等技艺性很强的动作,同时以打击乐器从旁...
查看更多
麒麟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兰考县      麒麟舞是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祥瑞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表演时通常以锣鼓加唢呐伴奏,集歌、舞、乐于一体。   麒麟舞一般在农闲时节及节日或吉日的晚间演出,届时演出场地周围需栽上木桩,上悬灯笼照明。称为“麟头”、“麟尾”的两位舞者藏盖于道具麟皮之内,扮成麒麟状,表演啃痒、抖毛、盘桌子、盘板凳、盘灯笼、登高、跌扑、望月等技艺性很强的动作,同时以打击乐器从旁...
查看更多
麒麟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黄骅市      麒麟舞是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祥瑞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表演时通常以锣鼓加唢呐伴奏,集歌、舞、乐于一体。   麒麟舞一般在农闲时节及节日或吉日的晚间演出,届时演出场地周围需栽上木桩,上悬灯笼照明。称为“麟头”、“麟尾”的两位舞者藏盖于道具麟皮之内,扮成麒麟状,表演啃痒、抖毛、盘桌子、盘板凳、盘灯笼、登高、跌扑、望月等技艺性很强的动作,同时以打击乐器从旁...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沈丘县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百戏杂耍的重要组成部分。狮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普遍流行于中国汉族地区,在春节等节日庆典活动中频繁出现,通过热闹欢快的表演寄托中国人祈求吉祥、消除灾害的美好愿望。中国各地的狮舞形态不尽相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它一般分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矫健凶猛,多表演高难技巧;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   沈丘槐店回族文狮子舞是生活在中原的少数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佛山祖庙秋祭仪式 文艺汇演上的歌舞表演《佛山秋色好风光》     岭南秋色,佛山味浓。10月31日至11月4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禅城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18广东(佛山)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活动荟萃广东省非遗活态展示、佛山非遗活态展、秋色巡游、秋色大舞台等精彩项目。据...
查看更多
宋长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4月生,河南省兰考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麒麟舞代表性传承人。麒麟舞第十四代传人,师从宋万生。表演技艺娴熟,动作干净利落,有“活麒麟”之称。在20世纪60年代初兰考县发展严重困难时期,很多人外出逃荒,为了不让麒麟舞失传,动员本族人坚守家园,一边搞生产,一边练习麒麟舞,几十年来坚持传承,将自己掌握的闪、转、腾、挪等动作技巧教给一批又一批学员,现已发展到第十六代,使麒麟舞薪火相传。
查看更多
张西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12月生,山西省侯马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麒麟舞(麒麟采八宝)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耳濡目染对麒麟采八宝有着特殊的感情,十多岁就跟随老艺人侯积善参加乔村麒麟采八宝队。由于身材高大,动作灵活,舞步刚劲,擅长舞麒麟尾,与艺人王振平配合默契,是当地有名的麒麟舞组合。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艺的提高,不仅在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还领队参加市、县民间舞蹈演出。作为肩负麒麟舞传承重任的民间艺人,每周日都无偿辅导乔村传统舞蹈队练习,为村民传授相关知...
查看更多
杨印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6月生,河北省黄骅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麒麟舞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聪明好学,跟随大人们一起看扎麒麟、耍麒麟,耳濡目染,喜欢上了麒麟艺术。18岁开始向当地艺人学习麒麟舞,并师从吴宝安学习麒麟扎制手艺。悟性高、肯钻研,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在多年的扎制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麒麟扎制技巧,使麒麟头部造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能自己设计图纸,根据麒麟的高矮确定各部位的比例尺寸,确保稳定平衡。还改进扎制用料,将纸糊改为丝绸,延长了麒麟的使...
查看更多
李道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51年10月生,河南省沈丘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槐店文狮子)代表性传承人。12岁起陆续随著名舞狮艺人学艺。1963年拜李道凯、马文山、李尊三为师学习狮舞,1965年师从刘义生、马学贤学习麒麟舞,1967年师从倪大个、刘保光、李大志学习独角虎舞。2001年任东关公义文狮会社舞蹈教练,2009年至今任沈丘县回族文狮子文化协会会长。掌握狮舞、麒麟舞、独角虎舞技艺,舞时以鼓点振节导乐,在“麟鸣”“狮吼”“虎啸”中表演得惟妙惟肖,曾...
查看更多
论坛
鼓励那些市场化可行性较高的非遗走自我图强、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道路,已成为政府和业界的共识。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已经失去了传承下去的土壤,是否可以借助创新、创意的力量,使其换一种方式“复活”、重回人们的视野呢?  前不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成热门话题。从作家冯骥才“炮轰”有官员把非遗保护当政绩,只保护“能开博览会的”,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呼吁“民间的老物件儿、老手艺不能只是沉睡封存的档案”,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非遗再一次牵动人心。  我国非遗保护,单从...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