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25   星期四   农历八月初四   秋分 秋分
搜索
专题报道
从数字化潍坊风筝“圈粉”到淄博陶瓷文化主题酒店的火爆,再到济南以“公园+山会”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近年来,山东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激活“非遗+旅游”“非遗+科技”等融合发展动能,协同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转化,使非遗更加密切地融入百姓生活,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非遗好物集结亮相,多种传统民俗、戏剧集中展演,快闪、巡游活动与游客亲密互动……6月27日至29日,聊城水上古城热闹非凡,2025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在此举办,以河流域、大运河沿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会同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联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共同指导,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研修培训班”,在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后,顺利结业。 本次研培班为期一个月,是“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背景下,落实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27日下午,由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馆)与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联合举办的“生活的韵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交流活动·浙江专场”主题活动在国家图书馆顺利举办。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馆)副主任(副馆长)祝汉明,省非遗保护中心(馆)保护研究部主任薛益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潘兴祥、林顺奎,浙江省许林田非遗记录工程导师工作室领办人许林田,省非遗保护中心(馆)保护研究部记录工作相关人员,以及非遗记录执行团队代表参加了本次交流活...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28日,2025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暨河和之契: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期间,山东省非遗发展共创营在聊城市举办。本次活动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字节跳动公益主办。 活动设置非遗传承、内容传播、市场推广三个板块,通过授课分享、对接交流、内容合作等形式,为山东非遗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承人传播水平,激发非遗传播活力。在非遗传承板块,孔楼杂技代表性传承人孔令伟、琉璃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云浩、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27日晚,“2025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暨河和之契: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活动开幕式在聊城市水上古城举办。活动以“风华聊城,非遗新韵”为主题,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聊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喻剑南,聊城市委书记李长萍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沿沿运省(直辖市)厅(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 王晓峰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中国...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延河畔的文脉守护,陕西延安成功建成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 河乾坤湾 “延安要以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成功建成为契机,通过‘非遗+’的形式,让更多人感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现代生活、连接青年群体,让千年文脉与红色基因交相辉映,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6月14日至15日,“致敬文化遗产 赓续精神华章”——延安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在延安红街举办,延...
查看更多
要闻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第十八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于6月13日至17日在恭王府大戏楼成功举办。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共同主办,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承办,国家图书馆协办,并得到中共昆山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 此次演出季为期五天,包括两场昆曲专场和三场古琴专场。在昆曲专场演出中,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6月14日晚,随着基诺族大鼓被敲响,云南省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暨“七彩云南·非遗焕新购物月”主会场活动在西双版纳州告庄西双景拉开帷幕。 本次主会场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文物局)、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主办,由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云南省文化馆、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围绕“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主题,精心筹备云南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成果展,主会场启动仪式,非遗展演、巡演、快闪...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6月12日上午,“匠心传薪火 非遗正青春”——北京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非遗体验中心举办。活动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和北京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共同承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芳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参加启动仪式的还有北京市各区文旅部门代表、部分非遗传承人和项目单位代表、学生代表、媒体代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非遗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小小竹编变身时尚包包,手工银器畅销海内外,传统绣品变为国潮服饰走上时尚T台……越来越多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手工艺依托各地建设的非遗工坊,在传统和现代中找到连接点,融入现代生活、吸引世界目光。 目前,全国1.1万余家非遗工坊,分布在2005个县级行政区,包括670个脱贫县和13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带动相关产业链120余万人就业增收,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让我们透过非遗工坊这扇窗,领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