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廿六   
搜索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专家评论文章选登(二)
论坛
2019年7月至8月,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以下简称百戏盛典)在江苏昆山举办。此项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利用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展现全国戏曲剧种的独特魅力,激发戏曲剧种活力和戏曲院团潜力。活动持续38天,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2个剧种的35台、118个优秀剧节目在昆山轮番上演,其中大戏14台、小戏组台21台。本次...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阿诗玛》形成于撒尼人的歌唱和叙事生活中,成为撒尼人讲唱传统的核心。保护《阿诗玛》不只是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阿诗玛》,而是保护撒尼人生活传统中的《阿诗玛》,保护以《阿诗玛》为中心的撒尼人的活态的口头传统,保护与《阿诗玛》有关的整体性的文化生态,在此基础上探索并构建撒尼人生活传统综合实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进而推进新时代撒尼人《阿诗玛》生活传承的多样化面相。 关键词:《阿诗玛》;项目保护;讲唱传统;生活实践;文化记忆...
查看更多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专家评论文章选登(一)
论坛
2019年7月至8月,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以下简称百戏盛典)在江苏昆山举办。此项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利用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展现全国戏曲剧种的独特魅力,激发戏曲剧种活力和戏曲院团潜力。活动持续38天,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2个参演院团的35台、118个优秀剧节目在昆山轮番上演,其中大戏14台、小戏组台21台。本次...
查看更多
人物
“来宁夏,给心灵放个假。”落地宁夏银川河东机场的游客很容易被这句旅游宣传语所吸引,他们中很多人会选择到位于银川郊外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参观游玩。除了领略西部好风光和沧桑的历史感,许多人还会慕名来到景区内的伏兆娥剪纸工作室,留下一张特别的剪纸肖像作为纪念。 伏兆娥1960年出生于宁夏海原县一个小村庄。受母亲熏陶,她自幼喜爱剪纸,很早就显现出剪纸的天分。没有样品,她就把家里能找到的香烟盒、报纸上的图案、照片剪下来,贴在墙上细细揣摩。从碗筷、水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80岁的尚长荣又“不安分”了。 8月18日晚,上海书展中央大厅人头攒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带着他的《皮春秋之尚长荣京剧电影连环画》与读者见面,陈少云、夏慧华、滕俊杰、郑大圣等多位京剧界、影视界艺术家现身助阵。只见台上的尚长荣,双目炯炯,字字铿锵:“十载流年,四部缘牵。光影粉墨,谱续新篇。” 在尚长荣的京剧人生中,最高频的一个字就是“新”。出生梨园世家,5岁登台演“娃娃生”,10岁拜师学花脸,47岁夹着《曹操与杨修》的剧...
查看更多
论坛
陈连山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学术著作有《<山海经>学术史考论》《话说端午》《游戏》《中国神话传说》等;发表论文数十篇。2013年《<山海经>学术史考论》获中国文联和民间文艺家协会第11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2014年荣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演讲人:陈连山 演讲地点: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 演讲时间:2019年7月 神话与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80后陈霈然来自“梅之乡”安徽安庆,严凤英等梅戏大师皆出自那里。和前辈们一生专注于传统戏曲舞台不同,陈霈然除了在剧场演出,还把“舞台”搬到了网上,在多个直播平台做起了网络直播,利用新媒体传播戏曲文化。 近几年,越来越多像陈霈然一样的戏曲人从线下来到线上——越剧徐派传人燕舞、广东西秦戏剧团团长吕维平、河北梆子梅花奖得主吴桂云等戏曲名家纷纷进入网络秀场并圈粉无数。 戏曲名家变身网络主播,趣谈梨园台前幕后,弹幕刷屏随时饱览鲜活...
查看更多
浙江宁波积极探索文旅融合
专题报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8月5日、6日,由专家学者、作家、市民以及20余家媒体记者组成的采风团,通过探访越窑青瓷之旅、镇海口海防历史故事之旅、宁海十里红妆之旅以及鄞州国家宝藏之旅4条非遗线路,实地感受浙江宁波文旅融合“非遗+旅游”让非遗“活”起来的魅力。 采风团走近宁波非遗,感受文旅融合的魅力 慈溪上林湖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航点之一,始于东汉时期的上林湖越窑青瓷...
查看更多
成果展示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天津大学面塑制作技艺、木雕技艺培训班结业作品展”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图书馆展出。外展厅以木雕作品为主,内展厅则全部陈列面塑和面花作品。木雕的质朴配以面塑的鲜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民间艺人的智慧与民间技艺的精湛。 此次展出的面塑作品和木雕作品,全部由本次培训班学员创作。面塑班陈列的作品有山东经典的花馍“大圣虫”,有讲述民间传说的“钟馗嫁妹”,有...
查看更多
交流培训活动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工作要求,为更好地总结培训经验,考察培训效果,为后期更好地开展“研培计划”,2019年7月10日,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非遗回访小组专程对2018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技艺与设计培训班中的部分学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回访活动,通过走访和面谈的形式,深入了解参加非遗培训学员的技艺传承现状以及通过培训后他们的手工技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情况。 第一站 安顺镇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