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彝族服饰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楚雄彝族服饰,是楚雄彝族人民在当地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传统服饰文化表现形式,主要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彝族服饰历史源远流长,其产生与发展和彝族文明史同步。在原始社会,树叶衣、草衣、树皮衣、兽皮衣是主要的服装样式;到了阶级社会,披毡、百褶裙、羊皮褂、虎皮衣等服饰盛行,且存在明显的等级与支系差异。近现代以来,随着经济文化发展,彝族经历了分化与融合,楚雄彝族在保留部分传统服饰特点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元素,使得衣冠服饰更为丰富多彩。不同支系...
查看更多
望果节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望果”为藏语译音,意为“绕地头转圈”。其中,“望”指农田,“果”则是转圈之意。望果节作为藏族农民用以解除夏季田间管理禁忌、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广泛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市、林芝市、阿里地区的农区,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该节日通常在每年藏历的七八月间,具体日期因各地农事季节的差异而有所变动,一般在青稞熟之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节期一至三天,以乡为单位组织开展节日活动,活动时间由当地乡民根据农作物的成熟状况集体商议确定。 在节日的首...
查看更多
装泥鱼习俗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      装泥鱼是广东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极富地方特色的一项传统技艺,最早起源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在虎山村、荔山村、马山村、网山村、大海环村、石狗村尤为兴盛,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   斗门区乾务镇地处广东省珠海市西部,濒临南海,属滨海大沙田地区。这里水网交错,气候温和,盛产泥鱼、沙虾、青蟹等种类繁多的水产品,六百多年来一直享有珠江口西岸“鱼米之乡”的盛名。它的西南面有一片咸淡水交界的茅海水域...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望谟县      望谟布依族的“三月三”是当地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如果节日那天恰逢星期天,小小的县城就会出现万人空巷的景观,人们都到山中祭祀山神和自己的祖宗去了。由此可见“三月三”在布依族的地位。   “三月三”那天,各家准备酒肉各数十斤,糯饭成担,上山祭祖,下午宴请亲友,酒饭后,男女对歌。   节日前夕,布依族家家户户准备五色饭,少女们还会准备绣球。村民们采来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永济市      农历二月初二是古代的“中和节”,亦称“春龙节”、“青龙节”。“中和节”这个名字传说始于唐贞元五年(789)。当时,德宗皇帝李适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而建“中和节”。   背冰习俗是中和节活动内容之一,流传于山西永济市长旺村,是一种仪仗队列式的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北征攻打蒲津渡时,清军将领夏新强拆民房,准备太平军攻城时...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山市屯溪区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明代经济高度繁荣,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珠算得到普遍推广,逐渐取代了以前通用的筹算。在此情势下,明人程大位编撰的《直指算法统宗》为珠算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明代以后,中国珠算先后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近年又逐渐流行于美洲。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珠算开始走向衰落,其计算功能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
查看更多
藏族服饰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藏族服饰按区域划分,至少有13种以上类型。其中,青海安多藏族服饰主要流布于青海省海南、南、果洛、海北4个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西宁市、海东市,又可细分为两大类型,即青南高原、环湖草原牧区服饰和河湟地区农业区服饰。 青海安多藏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和当地藏族居住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密不可分。其服饰质地厚实,具备良好的耐寒性。衣服质料多以羊皮为主,也有绸缎、氆氇等布料。服制多为长衣,俗称“藏袍”。根据季节不同,藏袍一般分为皮袍和夹袍两类...
查看更多
藏族服饰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藏族传统服饰,主要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一带的藏族聚居地区。它主要包括措美县扎扎服饰、林芝工布藏族服饰、科迦妇女服饰、藏北安多服饰、巴扎藏族服饰、玉树传统服装、华热服饰等类型。   措美县扎扎服饰历史悠久,其来源在当地有着动人的传说。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扎扎服饰在社会上被视为高尚生活用品而得到推崇。服饰中的彩靴“甲黔”相传原是哲古宗给地方政府缴税时的一种贡品,它底子厚,皮面结实,穿着起来美观舒适...
查看更多
藏族服饰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      藏族传统服饰,主要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一带的藏族聚居地区。它主要包括措美县扎扎服饰、林芝工布藏族服饰、科迦妇女服饰、藏北安多服饰、巴扎藏族服饰、玉树传统服装、华热服饰等类型。   措美县扎扎服饰历史悠久,其来源在当地有着动人的传说。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扎扎服饰在社会上被视为高尚生活用品而得到推崇。服饰中的彩靴“甲黔”相传原是哲古宗给地方政府缴税时的一种贡品,它底子厚,皮面结实,穿着起来美观舒适...
查看更多
藏族服饰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      藏族传统服饰,主要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一带的藏族聚居地区。它主要包括措美县扎扎服饰、林芝工布藏族服饰、科迦妇女服饰、藏北安多服饰、巴扎藏族服饰、玉树传统服装、华热服饰等类型。   措美县扎扎服饰历史悠久,其来源在当地有着动人的传说。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扎扎服饰在社会上被视为高尚生活用品而得到推崇。服饰中的彩靴“甲黔”相传原是哲古宗给地方政府缴税时的一种贡品,它底子厚,皮面结实,穿着起来美观舒适...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