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医养生(灵源万应茶)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晋江市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健康是人和自然适应的过程,是机体生、长、壮、老、已的变化过程。疾病是内外环境不平衡的结果,其病因有三:一为外因,指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二为内因,指机体自身调节的失常;三为不内外因,指意外伤害的侵袭,而内因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中医非常重视人体主动的养护、调摄和预防,这就是中医养生,也叫“摄生”。养生思想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但未病以前的保健养护尤为重要。 中医养生的内容包括居住环境、饮食...
查看更多
中医养生(药膳八珍汤)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太原市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健康是人和自然适应的过程,是机体生、长、壮、老、已的变化过程。疾病是内外环境不平衡的结果,其病因有三:一为外因,指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二为内因,指机体自身调节的失常;三为不内外因,指意外伤害的侵袭,而内因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中医非常重视人体主动的养护、调摄和预防,这就是中医养生,也叫“摄生”。养生思想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但未病以前的保健养护尤为重要。 中医养生的内容包括居住环境、饮食...
查看更多
藏医药(山南藏医药浴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山南藏医药浴法作为《藏医四部医典》中记载的藏医五械疗法之一,是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随着藏民族的迁徙和与其他民族的融合,该遗产项目广泛流传于西藏地区并在当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藏族先民依托高原自然条件和药材资源,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积累的,融预防与治疗于一身的治疗方法。其传统传承方式主要有家族传承、寺院传承和院校传承三种。 山南藏医药浴法是将全身或部分肢体浸泡于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中,通过皮肤吸收或发汗,达到散寒祛风、发汗利尿、消肿...
查看更多
藏医药(七十味珍珠丸赛太炮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代表。 藏医药历史悠久,它是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下积累起来的医学经验。它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下叶的吐蕃王朝时代,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旦贡布所著。藏医学和藏族天文历算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医学体系,藏医药学以“水、火、土、风、空”五原学说和“龙、赤巴、培根”三因学说为理论基础,以青藏高原的植物、动物...
查看更多
藏医药(藏医药浴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藏医院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代表。 藏医药历史悠久,它是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下积累起来的医学经验。它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下叶的吐蕃王朝时代,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旦贡布所著。藏医学和藏族天文历算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医学体系,藏医药学以“水、火、土、风、空”五原学说和“龙、赤巴、培根”三因学说为理论基础,以青藏高原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部分“南药...
查看更多
中医正骨疗法(章氏骨伤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台州市 章氏骨伤科始创于清道光三年(1823),至今已一百八十余年。章氏传承7代,在手法正骨、中药内服外敷、杉树皮固定治疗风湿痹痛、骨折筋伤等骨伤疾病方面独树一帜。 清道光初年,章正传得云游武僧传授伤科,以外疗为主。道光末年,其子章如奎在
黄
岩开设保春堂伤科。至第三代传人章玉堂,总结出一套内外兼治的理、法、方、药,以中草药和祖传的指法点穴相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对创伤病人,用儿茶煎汤冲洗清疮,珍珠散生肌收口。第五...
查看更多
中医正骨疗法(石氏伤科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
黄
浦区 中医正骨疗法又名“伤科”或“骨伤科”。在古代农业社会,骨伤的发病率很高,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农村边寨交通闭塞,一旦发生骨折,求治十分困难,于是实践出真知,需求出人才,一些大一点的村落和城镇,几乎都会出现一两个医治骨伤的土医生和土办法,正骨疗法成为我国分布广泛、流派纷呈的一种中医疗法。 中医正骨疗法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骨的生理和骨伤病理按中医理论有独到的认识,二是手法的妙用...
查看更多
针灸(刘氏刺熨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渝中区 刘氏刺熨疗法属重庆刘氏家族的医术,自清顺治年间刘氏先祖从湖广迁来重庆之时始,迄今约三百五十年,传承了十五代。 刘氏刺熨疗法包括刺血术和火熨术两大类别。刺血术包括放痧法、刮痧法、揪痧法、挑疳法、药针法、火针法、放血法、双针一罐法等。火熨术包括滚蛋法、烧灯火、扑灰碗、趟热敷、滚药包、
黄
蜡灸、火酒法、艾灸法等。 刘氏刺熨疗法有理论依据,专科疗效,临床针对性以及操作隐秘性和药材地源性等显著特征,是中国...
查看更多
针灸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针灸学会 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金属针具或艾炷、艾卷,在人体特定的部位进针施灸,用以治疗疾病,解除病痛,并由此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人体经络腧穴理论,成为中国医学的一枝奇葩,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
查看更多
针灸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针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金属针具或艾炷、艾卷,在人体特定的部位进针施灸,用以治疗疾病,解除病痛,并由此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人体经络腧穴理论,成为中国医学的一枝奇葩,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
查看更多
1
278
279
280
281
282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