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一直流传至今。它以手口方式传承,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 现喀什市古则尔社区下属的阔子其亚尔比西居民区是世世代代从事土陶作业的地方。这里的土壤为粘土,是制陶的重要原料。土陶制作者即利用这种粘土制陶,不经任何加工,不添加配料,以水和泥制成器皿状,再涂以不同颜色,烧成光泽美观的生活用品。 英吉沙县也是...
查看更多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一直流传至今。它以手口方式传承,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 现喀什市古则尔社区下属的阔子其亚尔比西居民区是世世代代从事土陶作业的地方。这里的土壤为粘土,是制陶的重要原料。土陶制作者即利用这种粘土制陶,不经任何加工,不添加配料,以水和泥制成器皿状,再涂以不同颜色,烧成光泽美观的生活用品。 英吉沙县也是维...
查看更多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一直流传至今。它以手口方式传承,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 现喀什市古则尔社区下属的阔子其亚尔比西居民区是世世代代从事土陶作业的地方。这里的土壤为粘土,是制陶的重要原料。土陶制作者即利用这种粘土制陶,不经任何加工,不添加配料,以水和泥制成器皿状,再涂以不同颜色,烧成光泽美观的生活用品。 英吉沙县也...
查看更多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界首市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源于唐代,是淮北手工艺的精华。1999年,淮北柳孜运河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界首三彩陶片,成为当时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遗风,又吸收了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在制陶技艺中自成流派。在胎面的制作上,界首彩陶饰以两层化妆土,在刻画过程中表现出赭、
黄
或赭、白两种基本对比色;在刻画题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了传统戏曲中的艺术元素,以一幕幕场景的形...
查看更多
错金银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错金银技艺在玉器行业俗称“压丝工艺”,是在玉器上刻槽,将
黄
金、铂金、白银等线条镶嵌于器物表面,组合成各种植物纹饰,并镶嵌红、蓝等天然宝石的传统手工艺。在我国主要流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及北京、上海、福建等地。 新疆的错金银技艺采用白玉、青白玉、碧玉、墨玉、水晶等原料制作。在搭配上颇具特色,白玉、青白玉错金丝,嵌红、蓝等天然宝石;碧玉、墨玉错银丝,嵌松石、珊瑚、青金石。白玉和青白玉主体色调浅,配上色泽艳丽的红、蓝宝石以及金丝、金片,更显华贵、典雅。玉...
查看更多
刻铜(杜氏刻铜)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杜氏刻铜是一种以白铜、
黄
铜为主要材料,运用杜氏自制刻刀,经过选料、定稿、刻制、打磨、烤色等多道工序,在铜材平面镌刻成图的手工艺,以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为中心,向外延展至皖北、豫东、江苏一带。 该刻铜工艺借鉴并吸收了传统竹刻、镶刻、篆刻的技法,主要制作的器物包括墨盒、镇尺、熏炉、茶叶盒、茶壶、水烟袋、酒器、盘等,图案题材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它是一种雕琢难度较大、工艺技巧高超的民间“铜画”工艺,作品具有沉雄拙朴的金石韵味。刻铜器物大多为斋房文玩,所刻内容多系...
查看更多
传统玩具(郯城木旋玩具)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郯城木旋玩具,俗称“耍货”,因其大多数部件在旋床上旋制而得名,是一种集民间绘画、手工技艺为一体,供儿童玩耍的传统玩具。郯城木旋玩具发源并主要传承于山东省郯城县港上镇樊埝村,影响辐射至江苏省北部、山东省南部等周边地区,销售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大型庙会。 郯城木旋玩具创自明代,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据樊氏族谱记载,樊氏七世祖樊木是木旋玩具的创始人,他根据手拉钻的原理,创造了旋床,开始制作木旋玩具,至今已传承了15代。 郯城木旋玩具共5大类,100多个品种,分别是摆...
查看更多
彩砂坛城绘制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坛城是佛教曼陀罗或坛场的梵文音译,坛城的制作则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仪式之一,以手绘、铜铸、沙砌、木雕等方式,表现平面或立体的佛国世界。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是彩砂坛城绘制技艺的主要流布区域。 彩砂坛城绘制以佛教教义为基础,以想象的佛国坛城为蓝图,以精美彩砂为颜料,遵循严格的制作工序。其所绘坛城难建而易毁,美丽而脆弱,转眼就消逝,最能具体揭示藏传佛教世界“虚幻无常”的空性本质。每逢大型佛事活动,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的僧侣们会用数以百万计的沙粒描绘出奇异的佛国世界...
查看更多
抽纱(潮州抽纱)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抽纱是一种借助专用工具、按照图案纹样、利用适合布料及纱线进行各种艺术处理的工艺美术品。19世纪60年代,广东潮州作为通商口岸开放,西方刺绣抽通工艺传入,与本地刺绣技艺相结合,促成了潮州抽纱的产生。潮州抽纱初始流传于潮州城区,随着对外销售的发展,外延至韩江两岸、潮安平原、凤凰山区、
黄
岗河流域等乡村集镇,部分品种技艺先后向粤东地区的揭阳市、汕头澄海区、潮南及福建、江西、湖南等地辐射。 潮州抽纱主要有台布、被枕套、手巾、屏风、挂件等40多类产品,可分为刺绣类、抽...
查看更多
京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京绣是一种传统宫廷手工刺绣技艺。随着清朝统治的结束,原来的京绣艺人流落民间,其中包括移居到保定市定兴县南大牛村的梁枝。梁枝师从宫廷老艺人张大学习刺绣技艺,并传予梁氏后代及徒弟。因此,京绣除流传于北京地区外,也流传于以定兴南大牛村为中心的周边几十个村庄。 定兴京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风格,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一般选用最好的绸缎为面料,绣线采用天然蚕丝制作,带有自然的光泽,绣好以后的绣片质量较轻软,手感舒...
查看更多
1
296
297
298
299
300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