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平县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佩戴首饰的习俗,其中尤以苗族、彝族最为突出,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等省。苗族制作和佩戴首饰的历史悠久。唐代诗人刘禹锡贬官至湘西,曾赋诗描述苗族佩戴“银钏金钗”的状况。宋代洪迈《容斋随笔》称苗族首饰以银、锡为之,长一尺余。明代《黔记》则谓贵州苗族“未娶者以银环饰耳,号曰马郎,婚则脱之”,而黎平“富者以金银耳珥,多者至五六,如联环”。苗族银饰品种很多,包括项圈、银钏、银冠、银花、银腰链、银铃、银耳...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金箔锻制业发源于栖霞区龙潭花园一带,这里曾分属句容县和江宁县。相传东晋葛仙翁(葛洪)是金箔锻制的始祖,打金箔户一直流传着“仙家造金箔”的传说。葛洪为句容县城北下荫人,旧时龙潭打造金箔的都供奉葛仙翁,四季上香,逢年过节跪拜,香案边上还要放把锤,求神保佑打箔顺当。   根据老艺人介绍,南京最早打金箔的都是龙潭人,有刘、葛、印三大姓,刘姓打金箔,葛姓切金箔,印姓制金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龙潭周围的六子桥...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流布于甘肃省永靖县的生铁冶铸技艺,是以河沙为制模原料,以铸铁、铜、铝等材料为铸造原料,通过传统工艺流程,采用一物一模的方式铸造生活用具、农具、法器、人物造像等产品的传统技艺。这一技艺主要流布于甘肃省永靖县太极镇,并辐射周边地区。 永靖生铁铸造的代表性产品是古典法器,风格古朴,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永靖生铁冶铸技艺主要包括设计、制模、合模、化铁、浇铸、抛光打磨、彩绘七大工序‌。首先,根据器物特征和顾客要求进行设计;接着,以河沙为原料,经过筛沙、和沙等步骤制...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泊头市      河北省泊头市铸造业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闻名全国的铸造之乡。20世纪80年代,泊头市富镇出土了一尊3米高的铁佛立像,经鉴定为五代十国时期(907—979)铸造。千余年来,泊头铸造工艺日益精湛,由最初古老的干模铸造发展到硬模铸造和金属模铸造,后又建起十几米高的冲天炉冶铸生铁。   到目前为止,泊头出土的千年以上铸造品都是以传统干模铸造工艺制成,这种铸造技艺包括制作内范、外范、减支、合型浇铸等一系列工艺。以土...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大关县      贵州省雷山县苗族居住区村村有芦笙,是芦笙的重要产地。芦笙制作工匠分别居住在雷山县丹江镇的排卡村、方祥乡的平祥村和雀鸟村、桃江乡的桃梁村和年写村,这些村寨都位于大山之中,交通极不方便。   制作芦笙,除了要懂得一定的乐理知识外,还要具备物理知识,了解力学原理。芦笙种类较多,音质各有区别,形体大小也各有不同,要做出合乎需要的芦笙,首先要求制作工匠有长期的制作经验。苗族传承芦笙制作技艺的师傅只用风箱、锤子、铜...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贵州省雷山县苗族居住区村村有芦笙,是芦笙的重要产地。芦笙制作工匠分别居住在雷山县丹江镇的排卡村、方祥乡的平祥村和雀鸟村、桃江乡的桃梁村和年写村,这些村寨都位于大山之中,交通极不方便。   制作芦笙,除了要懂得一定的乐理知识外,还要具备物理知识,了解力学原理。芦笙种类较多,音质各有区别,形体大小也各有不同,要做出合乎需要的芦笙,首先要求制作工匠有长期的制作经验。苗族传承芦笙制作技艺的师傅只用风箱、锤子、铜...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金砖是大型方砖的雅称,据古籍《金砖墁地》记载,金砖是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又因金砖制成后要运至北京的京仓,以供皇宫专用,故又有“京砖”之称。   金砖御窑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镇御窑村,千百年来,此地村民专以烧窑为业。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经苏州香山帮工匠的推荐,明宫中特地派出官员到苏州陆墓(现陆慕)监制金砖。由于陆慕镇的泥适宜制坯成...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是客家人利用山间狭小平地和当地特殊材料,通过特有的建筑工艺和选址设计,建造具有完善防卫功能和宗亲观念的围合式民居建筑的技艺。江西省龙南县至今保存着的376座形态各异的客家围屋,以数量之多、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被称作客家特色民居文化的重要代表。 龙南客家围屋形态丰富多元,尺度变化跨度极大,有国字形、口子形、回字形和不规则形等多种形式,面积也从200 余平方米的猫柜围到10000多平方米不等。最为气派和富丽堂皇的关西新围,是赣南围屋中的典...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平县      平蜡染是平革家妇女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中创造、自制和必需的一种民族民间艺术产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重要的史学、美学、民族学、人类学和科学研究价值。   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66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5万,少数民族占4.2%,其中苗族人口占55%,清水江和舞阳河从境内穿流而过。   革家蜡染历史悠久,是贵州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传统蜡染艺术之一。革家蜡染...
查看更多
蜡染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安顺市      贵州省安顺市的蜡染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居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制作工艺。1987年,在安顺市平坝县苗族洞葬群棺墓中发掘出宋代蜡染衣裙,色彩艳丽,图案严谨,充分展示了安顺蜡染的高超技艺。   安顺蜡染主要分为苗族蜡染和布依族蜡染两大类。苗族蜡染在安顺38个苗族支系中均有分布,所染图案丰富多彩,包括古老传说和原始认知等内容,集中反映了古代先民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意识。布依族蜡染主要分布在镇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