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渔歌(汕尾渔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汕尾渔歌是瓯船渔民在生产生活中即兴吟唱的叙事和抒情民歌,是瓯船渔民长期海上生活的“伴侣”,主要流布于广东省汕尾市,以及惠州市惠东县、揭阳市惠来县等地。 瓯船渔民是宋、元时期从北方南迁来的渔民,主要生活在粤东的汕尾市辖区内。汕尾渔歌涉及瓯船渔民生产和生活各个层面,内容广泛。有反映旧社会苦难的,如《水乡怨》《自细跟父去牵罾》等;有反映劳动生产的,如《纺线歌》《十二月渔谚歌》等;有反映爱情的,如《新娘歌》《妹是帆索兄是帆》等;有反映伦理道德的,如《教姑歌》《养子...
查看更多
纳西族白沙细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 纳西族白沙细乐又名“崩时细哩”、“别时细梨”、“别时谢礼”,是纳西先民创制的一部器乐、声乐及舞蹈相结合的古典音乐套曲。流传于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纳西族的先民受东汉“白狼献诗”影响,“俗好饮酒歌舞”(唐《蛮书》),后逐渐成为一个能歌善舞、富有音乐天赋而充满哲思的民族。白沙细乐的历史渊源原有两说,一说“元氏遗音,靡靡切切,酸楚动人,相传世祖临别所赠,故名别时谢礼...
查看更多
临高渔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临高县 临高渔歌是海南省传统民歌的重要歌种,主要流传在海南省临高地区。 汉代以来就有来自内地的渔民迁入今之临高县(汉时儋郡属地),以捕鱼为生。宋代临高的渔业已相当发达。渔民习惯住在海边,成年的未婚男女有集中居住的习俗,聚居的地方称为“男子馆”、“女子馆”。天高月明之夜,他(她)们集中到沙滩上斗歌,“渔歌唱晚”的歌声此起彼落。渔民出海,渔歌也随着在海上飘荡。渔场、村场处处都是赛歌场。 临高渔歌是临高渔民...
查看更多
天门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天门市 天门民歌主要流传于江汉平原、汉水流域的天门、沔阳(仙桃)、潜江、汉川、洪湖、钟祥、京山、应城等县市。 天门民歌是楚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歌词具有古代楚辞清雅、新奇的特点,音乐具有楚乐“八音”的特征;又饱含江汉平原水乡地域特色。它是天门乃至整个江汉平原众多艺术的母体,它孕育了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的高腔、打锣腔,它的小调成为歌腔皮影的唱腔和碟子小曲、三棒鼓的固定曲牌。 目前,共搜集传统天门民歌八百四十...
查看更多
道教音乐(苍南正一派科仪音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苍南正一派科仪音乐是道教法事使用的传统音乐,主要流传于浙江省南部闽语系分布区,重点流布于浙江省苍南县的马站镇、矾山镇、桥墩镇、灵溪镇、藻溪镇等山区,辐射至金乡镇、钱库镇等地及平阳县山区。 该遗产项目倡导天人和谐,借道场善举,传扬人文情怀,追求理想人生,劝诫劣质恶行。苍南境内道教起源于东吴,唐末道士马湘师徒迁居松山西壑修炼,道教音乐开始传入。宋初林倪、林灵真开创道教水南派,使荪湖成了闻名遐迩的道乡,道教音乐随之兴盛并传承不绝。 苍南道教正一派科仪音乐的曲牌...
查看更多
道教音乐(东岳观道教音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平阳县 平阳东岳观道教音乐是全国唯一通用的道教全真派传统仪式音乐。经查证,平阳东岳观“十方韵”于清末传自浙江省著名宫观
黄
岩委羽山大有宫,由该宫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九代宗师林圆丹、薛圆顺传入平阳,至今已传承七代,传承谱系十分清晰。平阳东岳观现存“十方韵”曲目计67首,除去韵曲旋律相同者,实为33首。分别用于早课、晚课、五师供、诸真朝、焰口等仪式。其中早课有【澄清韵】等14首;晚课有【举天尊】等13首;五师供有【步虚韵】等1...
查看更多
道教音乐(广宗太平道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广宗县 道教音乐又称“道场音乐”,是道教斋醮科仪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它与道教一样,都是发端于古代巫觋的祭祀歌舞。道教音乐由器乐和声乐两部分组成,器乐采用钟、磬、鼓、木鱼、云锣等乐器主奏,配以吹管、弹拨、拉弦等乐器;声乐以唱诵为主,由高功法师宣戒诵咒、赞神、吟表的独唱和都讲道士的表白及道众的齐唱组成。 广宗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太平道乐的发源地。太平道乐源于东汉末年的太平道起义,至今已在广宗县传承延续了一千八百多年...
查看更多
黎族竹木器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传统器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流传于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南麓的黎族聚居区。这一地区常见的黎族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木、鼻箫、口弓、咧、口拜、洞勺、哔哒等八大件,这些乐器散发着原始社会生活的气息,系黎族群众利用大自然中的竹木和畜兽皮等原料手工制作而成,生动体现了当地黎族人民崇尚自然的生活和美学观念。据老艺人相传,黎族传统乐器在清代康乾年间最为盛行。 五指山市代表性的黎族民间传...
查看更多
黎族竹木器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五指山市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传统器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流传于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南麓的黎族聚居区。这一地区常见的黎族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木、鼻箫、口弓、咧、口拜、洞勺、哔哒等八大件,这些乐器散发着原始社会生活的气息,系黎族群众利用大自然中的竹木和畜兽皮等原料手工制作而成,生动体现了当地黎族人民崇尚自然的生活和美学观念。据老艺人相传,黎族传统乐器在清代康乾年间最为盛行。 五指山市代表性的黎族民间传...
查看更多
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六十二阔恩尔是哈萨克族民间器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在冬布拉、库布孜、斯布孜额等哈萨克族传统乐器的独奏曲中,有一批特别优美抒情、悠扬婉转的乐曲,哈萨克人习惯将这些乐曲称为“六十二阔恩尔”。“六十二”和“阔恩尔”是中国哈萨克人心目中两个神圣的词汇,“阔恩尔”系古哈萨克语,专门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所以那些最深沉、最优美、最能打动人们心弦的音乐,哈萨克人就称之...
查看更多
1
327
328
329
330
331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