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8)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25)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英歌(普宁英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揭阳市 英歌,又称“鹰歌”、“鹦哥”、“唱英歌”或“秧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流传于广东、福建等地,由男子表演,有歌颂英雄的含义。相传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来源多解释为当地民众尚武习俗的变体或搬演《水浒传》故事。英歌一般在逢年过节期间演出,舞者多为双数,少则12人,多至108人,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演出分为...
查看更多
傩舞(跳五猖)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傩舞(跳五猖)是以纪念治水英雄张渤为主要内容的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传统舞蹈,主要流布于安徽省郎溪县北梅渚镇的周家、桃园、定埠等行政村及与之相连的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现高淳区)西南境。 胥河流经梅渚镇的定埠村段,是今日梅渚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的分界河。历史上这里虽有水域的便利,却水患不断。时至西汉,为使太湖流域的人民安居乐业,大禹后裔张渤,领众疏浚治水,可惜事业未竟,张渤逝去。吴越各地对张渤的祭祀频多,江苏、浙江、安徽祭祀张渤之盛,均有文献记载。其中形成...
查看更多
傩舞(永靖七月跳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永靖县 傩舞是传统社会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原始舞蹈,历史悠久。据传,周代时曾有“大傩”、“乡人傩”的称谓,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正统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以驱瘟逐疫、祈求平安为主要目的,具有很强的群众参与性。表演时,舞者头戴面具,呼喊赶逐,引来众多追随围观者,场面十分热闹。傩舞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长江流域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安徽和
黄
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分布最多。在西南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中...
查看更多
傩舞(文县池哥昼)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文县 傩舞是传统社会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原始舞蹈,历史悠久。据传,周代时曾有“大傩”、“乡人傩”的称谓,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正统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以驱瘟逐疫、祈求平安为主要目的,具有很强的群众参与性。表演时,舞者头戴面具,呼喊赶逐,引来众多追随围观者,场面十分热闹。傩舞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长江流域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安徽和
黄
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分布最多。在西南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中,还...
查看更多
傩舞(湛江傩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 傩舞是传统社会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原始舞蹈,历史悠久。据传,周代时曾有“大傩”、“乡人傩”的称谓,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正统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以驱瘟逐疫、祈求平安为主要目的,具有很强的群众参与性。表演时,舞者头戴面具,呼喊赶逐,引来众多追随围观者,场面十分热闹。傩舞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长江流域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安徽和
黄
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分布最多。在西南地区的众多少数民...
查看更多
傩舞(邵武傩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邵武市 傩舞是传统社会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原始舞蹈,历史悠久。据传,周代时曾有“大傩”、“乡人傩”的称谓,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正统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以驱瘟逐疫、祈求平安为主要目的,具有很强的群众参与性。表演时,舞者头戴面具,呼喊赶逐,引来众多追随围观者,场面十分热闹。傩舞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长江流域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安徽和
黄
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分布最多。在西南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中...
查看更多
傩舞(祁门傩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祁门县 傩舞是传统社会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原始舞蹈,历史悠久。据传,周代时曾有“大傩”、“乡人傩”的称谓,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正统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以驱瘟逐疫、祈求平安为主要目的,具有很强的群众参与性。表演时,舞者头戴面具,呼喊赶逐,引来众多追随围观者,场面十分热闹。傩舞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长江流域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安徽和
黄
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分布最多。在西南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中...
查看更多
傩舞(寿阳爱社)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寿阳县 傩舞是传统社会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原始舞蹈,历史悠久。据传,周代时曾有“大傩”、“乡人傩”的称谓,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正统礼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傩舞以驱瘟逐疫、祈求平安为主要目的,具有很强的群众参与性。表演时,舞者头戴面具,呼喊赶逐,引来众多追随围观者,场面十分热闹。傩舞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尤以长江流域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安徽和
黄
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分布最多。在西南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中...
查看更多
狮舞(黎川舞白狮)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黎川舞白狮是流布于江西省黎川县日峰镇下桥村的一种传统舞蹈表现形式。据记载,黎川舞白狮早在元朝时就已初具雏形,到清代咸丰年间已发展成熟,成为当地的一大文化盛事。 黎川县流传着喜庆必放爆竹、舞白狮的习俗。通常在春节、五月初九城隍庙会、中秋时舞狮。一般从东桥村出发,到城隍庙开始起舞,沿黎川县城边舞边游,绕县城一圈。最后,杀狮仪式后请狮上殿,归回原位。舞白狮活动由掌龙珠人召集和主持,狮队一般由20人组成。雌雄成对出现。两狮在掌龙珠人的引导下,摆围观、并列、东上西落...
查看更多
狮舞(高台狮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高台狮舞是重庆彭水民间独具特色的传统舞蹈,已有约一百五十年历史,在当地民众中颇有影响。 在彭水,狮舞可以分为地面狮舞和高台狮舞两种。地面狮舞主要用于日常节日、生日、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等活动。搭台上架的高台狮舞则多用于重大节庆和比赛,表演时常常与地面狮舞连为一体。最核心的部分是空中表演:用方桌搭台,最少7张,一般15张,多则24张,极限达到108张。狮舞表演者身披长约二米的彩绘狮纹服饰,在...
查看更多
1
328
329
330
331
332
5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