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秀山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外缘的渝、湘、黔、鄂四省(市)结合部,这里“处蜀僻远”,自古以来一直是“百里阻荒”之地,秀山民歌便在这一地区长期流传,其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历史十分悠久。秀山民歌在发展过程中直接孕育了秀山花灯歌舞音乐,经初步普查,秀山民歌数量上千,单是秀山花灯歌曲就有二十四大调一千余首曲子。   秀山民歌可分为劳动歌、山歌、风俗歌、生活歌四大品类,以山歌《杨...
查看更多
徽州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山市      徽州民歌起源于安徽省山市的屯溪、徽州、山三区和歙、黟、休宁、祁门四县,流传于古徽州范围内的绩溪、旌德、石台等县和邻省部分地区。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似,徽州民歌也是在先民的劳动生产中形成的,最早出现的应为劳动号子。除此以外,徽州民歌还包括山歌、小调、歌舞及部分佛教、道教歌曲。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徽州音乐工作者曾深入挖掘徽州民歌,整理出了大批优秀曲目,如《猜谜对歌》、《牧牛花鼓》、《小石桥》等...
查看更多
陕北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榆林市      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西省北部土高原上的各类民间歌曲的统称。作为陕北历史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长期融合的产物,陕北民歌形成时间较早,如民歌信天游即产生于周代中期,至汉代稳定成形,成为中国古老的民歌形式之一。   陕北民歌品类丰富,主要包括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船工号子、大秧歌调、旱船曲、酒曲、二人台、榆林小曲、清涧道情、传统小调及众多风俗歌曲等共两万七千余首。陕北民歌直接产生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与当地人的语...
查看更多
陕北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延安市      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西省北部土高原上的各类民间歌曲的统称。作为陕北历史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长期融合的产物,陕北民歌形成时间较早,如民歌信天游即产生于周代中期,至汉代稳定成形,成为中国古老的民歌形式之一。   陕北民歌品类丰富,主要包括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船工号子、大秧歌调、旱船曲、酒曲、二人台、榆林小曲、清涧道情、传统小调及众多风俗歌曲等共两万七千余首。陕北民歌直接产生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与当地人的语...
查看更多
五台山佛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五台县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太行山支系,因有顶似平台的五座山峰而得名,是全国惟一兼有汉传佛教(称“青庙”)和藏传佛教(称“庙”)的佛教圣地。五台山佛教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部分。“声乐”是在法事仪式中对各种经文的演唱,主要有“和念”、“令调”、“吟诵”和“直数”四种形式。“器乐”是由若干件乐器和法器组成乐队,为经文诵咏中的部分曲调进行伴奏或单独进行器乐演奏。器乐演奏的乐曲称为“小曲”。   五台山佛教音乐的...
查看更多
文水鈲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文水县      文水鈲子是流传在文水县境内的一个独特的民间乐种,因其源于并主要流布于岳村一带,故又称岳村鈲子。文水县岳村位于吕梁山下的古官道旁,太原盆地西缘。当地人之所以将这种民间乐种称为“鈲子”,有两种解释:一是因其独特的演奏乐器小钹当地人称为“鈲子”;二是因击打小钹所发出的声音“鈲”而得名。“岳村鈲子”源于祈雨,与当地民众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紧密相关。   口述材料显示,岳村鈲子原作为当地祈雨仪式音乐流传。由于祈雨仪...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是冀中平原一带特有的一个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用笙等合奏,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笛等吹奏乐器外,冀中笙管乐使用的乐器还有云锣、鼓、铙、钹、铛铛等击奏乐器。笙管乐的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其中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整个演奏曲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冀中笙管乐遍布整个冀中平原,这一地域内的农民以村...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是冀中平原一带特有的一个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用笙等合奏,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笛等吹奏乐器外,冀中笙管乐使用的乐器还有云锣、鼓、铙、钹、铛铛等击奏乐器。笙管乐的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其中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整个演奏曲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冀中笙管乐遍布整个冀中平原,这一地域内的农民以村...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任丘市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是冀中平原一带特有的一个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用笙等合奏,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笛等吹奏乐器外,冀中笙管乐使用的乐器还有云锣、鼓、铙、钹、铛铛等击奏乐器。笙管乐的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其中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整个演奏曲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冀中笙管乐遍布整个冀中平原,这一地域内的农民以村为单位...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安新县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是冀中平原一带特有的一个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用笙等合奏,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笛等吹奏乐器外,冀中笙管乐使用的乐器还有云锣、鼓、铙、钹、铛铛等击奏乐器。笙管乐的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其中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整个演奏曲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冀中笙管乐遍布整个冀中平原,这一地域内的农民以村为单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