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廿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8)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25)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秦淮吴腔滇声和 千年社火花灯舞——云南花灯的前世今生
2017.04.06
专题报道
云南花灯《郑喇叭外传》剧照(摄影:张勇)
黄
色的油菜花铺满了滇东曲靖罗平的大地,从正月到春分,
黄
色花海才渐渐谢幕。3月22日晚,猛然间一阵锣响鼓鸣,罗平县罗雄街道幸多禄村的乡亲们便如潮水般涌向村中广场上的“文化大篷车”旁,兴致勃勃地观看云南省花灯剧院送来的精彩花灯演出。今后一个月内,曲靖市9个县的乡亲们将在家门口欣赏到省花灯剧院送来的100场云南花灯演出,过一次让乡亲们心花怒放的“花灯节”。曲靖人,乃至多数云南人,对云南花灯的迷恋已经持续了数百年。 会...
查看更多
乐清
黄
杨木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开拍
2017.04.05
其他新闻
原标题:乐清
黄
杨木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开拍,省非遗中心郭艺主任亲自访谈 3月27日至4月1日,乐清
黄
杨木雕国家级传承人王笃纯大师的抢救性记录开拍,由浙江省非遗中心郭艺主任亲自进行访谈。王笃纯大师是浙江省第二批抢救性记录拍摄对象,也是我市第一批入选拍摄记录的国家级传承人之一。此次拍摄任务由广州文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担。在对王笃纯大师进行访谈前,郭艺主任和摄制团队、传承人、乐清非遗中心等多方沟通,查阅了解有关乐清
黄
杨木雕和王家四代传承的历史,为顺利推进传承人抢...
查看更多
清明礼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7.04.05
论坛
2016年清明节,四川省华蓥山区近1800名匡氏后裔代表参加了以“忠、孝”为主题的祭祖仪式。光明图片/视觉中国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岁时节日、礼仪民俗、历史民俗学、中国文化史。清明节临近,又到了祭奠先人的时候了。近日,哈尔滨市相关部门发出公告,禁止焚烧纸钱等封建迷信活动。可以为先人献上一束鲜花,寄一份哀思,可...
查看更多
扬帆起航正当时——江苏启动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2017.04.05
专题报道
“常州梳篦”江苏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邢粮正在教小朋友体验手工剃齿 一把小小的梳子,蕴含着1500年的文化传承,选材考究、制作精细的明式家具,带来50亿元的产业规模,宜兴紫砂名满天下,吸引近20万从业人员。从细腻绝伦的苏绣到庄重典雅的南通红木雕刻,从宜兴的均陶到连云港的水晶雕刻……一件工艺品就是一段故事,一份情怀,精巧绝伦的江苏传统工艺是江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手工技艺、强烈的人文精神在新时期散发出别...
查看更多
关注生态和业态 重视传播与传扬——对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一些思考
2017.04.05
论坛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常令人振奋的纲领性文献。它对于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构想,切实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真正坚定文化自信这个“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飞速推进的今天,面对外来文化的广泛冲击和传统文化的大量流失,特别是在讲仁爱、重民本、守诚...
查看更多
范紫东先生在秦腔艺术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2017.04.05
人物
易俗社秦腔《三滴血》剧照 范紫东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先驱,20世纪著名的秦腔剧作家。我知道范先生,还是小时候翻看过他的《关西方言钩沉》,那时好多字不认识,待弄明白了一句,才知平常陕西人说的某个词,原来是这么个写法,而且它的来历又很久远,一点也不“土”;《三滴血》当然很熟,爱看,心想这个戏怎么编得这么好,却不知是范先生写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范紫东先生的了解也多了,但苦于读不到他的许多著作。后来,范紫东先生的外曾孙罗浑厚来京,以其主编的《范紫...
查看更多
柴窑,要不要烧?
2017.04.01
专题报道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推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一直以来,对于传承和振兴,每个人的理解其实不尽相同。以陶瓷的烧成工艺为例,尽管当下“活着”的柴窑数量并不多,但近年来在陶瓷界却有意无意地流行起“柴烧热”,柴烧作品再次成为各地陶瓷欣赏和收藏的新宠,有的地区还计划新建柴烧窑炉。然而,对于复烧柴窑,陶瓷业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
查看更多
梨花落后清明——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2017.04.01
专题报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摄影:印月)每年在农历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
黄
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今年的清明时间是4月4日22点17分,农历丁酉年三月初八。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清明时节的物候特征是:“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清明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一、清明节气和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根据光绪年间成书的...
查看更多
多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2017.03.30
专题报道
古时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每年的三月三日,不再进行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临水宴宾、郊外踏青游春的活动。杜甫在《丽人行》诗中描绘“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唐朝“三月三上巳节”风俗的写照。相传“三月三”是
黄
帝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同...
查看更多
牙雕技艺将何去何从——国务院发布通知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
2017.03.28
专题报道
原标题:国务院发布通知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 牙雕技艺将何去何从 “关于燕京八绝的正确说法”是2017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道试题,被考生们称为史上最具“老北京范儿”的考题。 “燕京八绝”是指玉雕、牙雕、景泰蓝、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京绣和宫毯八大工艺门类,自2006年起,这些项目先后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并以各自的传承保护方式得以延续和发展。 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
查看更多
1
412
413
414
415
416
5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