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什么样的作品最想带回家——第八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侧记
2016.11.04
专题报道
参展的浙江安吉竹编衍生品参展的福建建窑建盏作品10元3个的西溪小花篮,卖了600多个;护照大小的刻纸,甚至卖脱销了……10月20日至24日,由浙江省文化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等承办的“第八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杭州举行。最想带回家的作品本届博览会的主题是“继承传统,融入生活”,笔者随机拦访了几位市民做了一个小调查,请他们说说自己最想带回家的非遗产品。36岁的涵泷,学设计出身,目前开了一家养生武馆。博览会...
查看更多
担当起戏曲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使命——戏曲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研讨会述要
2016.10.31
专题报道
近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省文化厅和泉州市政府主办的“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中外戏剧展演”在福建泉州举行。展演期间举行了“戏曲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研讨会”,来自国内外戏曲界的近30位艺术家、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共同探讨中国戏曲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现状,研究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质和未来发展方向。 重视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承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传统戏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戏曲艺...
查看更多
积极促进传统工艺重返当代日常生活——第八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大匠至心·杭州论坛...
2016.10.31
专题报道
出席“大匠至心·杭州论坛”的领导嘉宾合影10月20日下午,第八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大匠至心·杭州论坛”在杭州市江干区瑞立江河汇酒店开幕。本届论坛由浙江省文化厅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共杭州市江干区委、区人民政府承办,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协办。开幕式上,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
黄
健全、杭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建华、江干区人民政府区长滕勇等先后致辞。浙江是...
查看更多
非遗进清华——佛山、巴蜀地域文化感染清华师生
2016.10.28
成果展示
2016年10月24日上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一层大厅人声鼎沸。“非遗进清华”展演活动再次启动。文化部选派的20名佛山非遗传承人和1名北京非遗传承人,2016BMW中国文化之旅发掘的10名巴蜀非遗传承人,个个身怀绝技,充满青春活力。一波接一波的校内外师生和特意赶来的手工艺研究者、爱好者们纷纷与传承人们进行互动、交流。 清华大学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本届非遗班学员的技艺展演 展演现场...
查看更多
传承有路 创新有度——青年艺术工作者评“十一艺节”戏曲剧目
2016.10.28
专题报道
57台高水平剧目集中角逐文华大奖,不仅让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成为艺术的盛会,更成为艺术工作者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在“十一艺节”形形色色的观剧团中,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资助的“戏曲评论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和“中国戏曲音乐理论与评论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培养计划”)的近百位学员,构成了本届“十一艺节”观演团体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观剧、讨论、撰文,不仅是他们每日的课业,更是他们的乐趣和热情所在。青年艺术工作者们表示,本届艺术节戏曲剧目整体表现出...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传承不能丧失自我品格”——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原副部长王文章
2016.10.25
专题报道
王文章简介历任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文化部艺术司司长,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等职。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名誉院长。随着《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于今年7月正式施行,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此跨入“法治时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118个,国家级传承人76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个,省级传承人247人;设立了“武陵山区(湘西)土...
查看更多
京津冀传统工艺展开幕 助推传统技艺走进现代生活
2016.10.24
其他新闻
魏县土纺土织技艺展示(摄影:韩冰)2016年10月21日,京津冀传统工艺暨文化创意产品展览展销会在河北沧州开幕。来自京津冀三地极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和创意产品汇聚一堂,向参观者展示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紧密关系,也让人们感受到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本次展会遴选了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优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120余项,包括燕京八绝、天津泥人张彩塑、蔚县剪纸、衡水内画等。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许多国家级、省级非遗艺术精品,还可观看到代表性传承人以现场制作的形式展示技...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中传统手工艺人的蜕变
2016.10.21
论坛
自2001年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在我国起步并得到迅速发展。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一个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和多元价值、为大众所认可和追捧的对象。在此期间,大量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和手工艺人被关注并获得国家赋予的相关身份,也改变了项目的存在状态和手工艺人的社会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手工艺人正面临巨大的历史机遇,他们的身份、地位、心理、价值观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特征。 进入官方话...
查看更多
自洽衍变:“非遗”理性商业化的必然性分析——以传统手工艺为例
2016.10.19
论坛
[摘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即带有商品属性,其发展亦与社会经济密不可分。尊重和正视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属性与现代文化创意潜力,打破“断面式”保护的思维模式,允许并助推其适应现代审美需求和生活需要的自洽性转变,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性商业化,方可实现生产性保护与“非遗”的传承和振兴。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洽衍变;理性商业化 民间传统文化与其它各种文化跻身在同一个社会大舞台,竞争与碰撞...
查看更多
文化传承需倒“境差”
2016.10.18
论坛
空间的横向跨越,会带来时差;而时间的纵向演变,则会带来“境差”,即历史与现实的环境差异。不会倒时差的人,该振奋的时候迷糊,该睡觉的时候亢奋,生理容易紊乱。而不会倒“境差”的人,该传承的时候叛逆,该创新的时候保守,心理必然迷茫。 在文化传承上,倒“境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面对中华先祖传递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倒不好“境差”,我们很容易误传错用。 第一种错用:拿着“遗产”当终点——死板。关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但有多少真正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查看更多
1
419
420
421
422
423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