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廿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9)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26)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桃花坞木版年画:东方古艺之花
2016.12.19
论坛
美人闺房图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塘普济桥中秋月夜(局部) 神户市立博物馆藏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却长期不为世人重视。 2013年,受苏州美术馆馆长曹俊的委托,我开始策划“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特展”。我最大的冲动是第一时间去寻觅散落在世界各地“姑苏版”的踪迹。凭借着国内外收藏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的同行们的鼎力相助,那些“远嫁”海内外的苏州桃花坞“姑苏版”木版年画,集体回“娘家”团圆了。 所谓“姑苏版”,是指清代康熙、雍正...
查看更多
11出不同流派老戏将重登舞台
2016.12.19
专题报道
《天女散花》剧照 原标题: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 11出不同流派老戏将重登舞台 12月17日,北京长安大戏院,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王玉珍分别与福建省京剧院、吉林省京剧院、黑龙江省京剧院、上海京剧院、沈阳京剧院以及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等单位的负责人签订了“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项目协议书。11出久违京剧舞台、濒临失传的传统剧目将由这些院团(校)于明年10月底重新搬上舞台,以不同的流派特色...
查看更多
传承者的救援呼唤
2016.12.14
论坛
几个月前,温州泰顺遭遇洪灾,薛宅桥、文兴桥和文重桥三处国家级廊桥被毁严重。要想重新修复很难,关键是能修复的人只有两位了。其中一位是年过九旬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董直机,再有就是他的大徒弟省级非遗传承人曾家快。据曾家快说,如今能造廊桥的人几乎没有,因为这门手艺挣不到钱,技术又难学,没有人想学。后来得知,新造一座廊桥需要八个月的时间,如果重新修复被冲毁的三座廊桥,需要的时间会更长。现在不少国家级和省市级非遗项目,由于非遗传承人短缺的症结,或者...
查看更多
从“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来看——国际视阈下的非遗保护与传承
2016.12.13
论坛
“中国河南省登封市有一座古观星台,人们曾经据此观测一年之中时令和季候的变化,从而安排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时至今日,这里依然是年轻一代理解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文化空间……”12月6日,文化部召开“‘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闻发布会,会上播放的这段近10分钟的“二十四节气”申遗片,以优美的画面配以精准的解说,展示了中国各地不同的节气民俗及其意义。 中国代表团在申遗成功现场...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发布
2016.12.12
其他新闻
2016年11月29日,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新书发布暨非遗保护研讨会在京举办。 我国非遗保护的九个新趋势值得关注 其一,国际公约精神宣传更加广泛,履约能力显著提升。中国民俗学会作为非政府组织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保护事务,对提升我国学者参与国际非遗保护事务、提高对国际公约精神的认识有帮助,而且也会对我国履约能力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查看更多
发挥文化优势 助力精准扶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黔西南州...
2016.12.08
其他新闻
本网讯 为助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创新扶贫开发方式,2016年12月7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扶贫合作协议》。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副院长牛根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专家解释:申遗不是“抢注商标”
2016.12.07
论坛
今天,人们迎来非常有冬天气氛的节气——大雪。您知道这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几个吗?相信很多朋友这时候会开始一边掐着手指头数着、一边嘴里念叨“春雨惊春清谷天……”这是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 当地时间11月30号,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更多
戏曲:有“戏”更要有“曲”
2016.12.06
论坛
大型秦腔交响诗画《梦回长安》演出剧照(光明图片/视觉中国)83岁碗碗腔月琴大师李世杰参加戏曲音乐会(视觉中国) “戏曲”一词由来已久。早在南宋年间,刘勋就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这是“戏曲”一词现存最早的记录。刘勋所指的戏曲实际上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后来元代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院本名录》中写道:“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浑、词说。”近代大戏剧家王国维给戏曲下的定义则是:“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歌舞演故事”阐明了音乐在戏曲中极其重要...
查看更多
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2016.12.06
论坛
【核心观点】“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助于激起国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中的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将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然为人类文明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 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有何用?
2016.12.01
论坛
原标题:专访|参与申请非遗学者:“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有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非盟会议中心召开。11月30日17点35分,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
查看更多
1
421
422
423
424
425
5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