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兰州鼓子:盛衰之间的非遗传承    兰州鼓子,有人说它以博采众长而生,以臻于完美而盛,以渐离生活而衰,这条漫长曲线将一如既往地延伸下去,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从一套丛书开始  四张超大的老板桌拼在一起,几乎占了整个办公室四分之一的地方。电脑、未装订的书籍、文件、手抄资料……到处堆着,使得偌大的桌子显得不够用。张北辰在接电话,手里是一本《兰州鼓子》。  《兰州鼓子》和《兰州河水车》、《兰州太平鼓》、《永登高高跷》一起被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列为“首套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农民画,现场看 《祖地情深》 《状元插金》 郭水根     第一次看到《龙海现代民间绘画》这本画册,蔡明辉很是激动了一阵子,那一张农民画《淋珠痞》,一个坐在凳子上的小孩,被一群小孩围着,一个大人往他头上撒东西,周围小孩个个手舞足蹈,抢劲十足。这分明就是他小时候玩过的啊!他拿着考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  他说,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头上长了两个“漩”,外婆以为他调皮、人缘不好,特意给他穿上新衣,一直念叨:大家来捧场。结果来了20多个小朋友,外婆往他头上撒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人死艺亦亡 绝活成绝唱周清印    “人走了,把一身绝技和宝贝也带走了”    2008年2月28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证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公众从551名传承人名单中遗憾地发现,有两位传承人在评定期间就已于当年元月谢世,分别是川剧六大传承人之一的陈安业、苏剧两大传承人之一的蒋玉芳,去世时一位71岁,一位86岁。    到2009年6月,我国文化部已连续公布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半月谈记者注意到,这大约20...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辽宁评书,墙里开花墙外香 评书名家袁阔成 评书名家刘兰芳     第一部广播评书,第一部电视评书,都出自辽宁。北京评书的传承人中,只有连丽如一人来自北京,而其他三位――单田芳、田连元、刘兰芳则均来自辽宁。  辽宁评书那些事儿  辽宁也是广播评书与电视评书的发源地。辽宁的春风出版社在当年的评书出版界处在领头羊的位置。辽宁的评书在这六十年中经历了怎样的辉煌,现在又面临什么样的尴尬?本报联合辽宁曲艺家协会为您呈现那些人,那些事。  汉代就有说书的  评书在中国是...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二人台老艺人:光鲜背后的寒怆樊学文    今年的第二届河曲民歌二人台大赛结束之后,大半辈子一直奔波于民歌圈里、活跃于二人台舞台上下的那些老艺人,在短暂的光鲜后不得不走下台,回到寒怆的现实中来,继续自己习惯了的寂寥寒酸。数十年光阴的侵蚀下,他们有的耳聋目盲,有的另移情愫,有的潜身于祖传的老屋中自谋事业,而有的则“漫无目的”地继续重复并无指望的创作。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这份事业的无限热爱,也溢满了对如今受冷环境的无比无奈。河曲二人台表演    韩运德:抱住水...
查看更多
人物
刘靖:让失传的“加工纸”再现人间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纸张出现后,中国人又造出了宣纸,宣纸是体现中国书画韵味的最佳载体。在中国古代,一些身份尊贵的人,像皇帝、皇室子弟以及士大夫文人,对书画用纸特别讲究,于是“加工纸”应运而生。这种“加工纸”,相比于普通的宣纸,它上面多了图案,多了颜色,比加工之前的纸更加美观,更加实用、耐用。古代加工纸的品种很多,像粉蜡笺、金银印花笺、泥金笺,等等,特别是清朝皇家御用的粉蜡笺,在清末之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重庆民间文化艺术:脆弱中的激情游走铜梁舞龙     提起民间文化,总有人将其与“下里巴人”联系在一起,民间艺术则干脆被概述成只是一些轻飘飘的传说、村俗故事、以及剪纸、面人、荷包、皮影等这类东西,难登大雅之堂。然而诞生于原始社会、由亿万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文化艺术终将不会死于流言。重庆的民间文化艺术在相对尴尬的大背景下,仍然时刻准备着找准时机发光发热。  民间文艺的“脆弱”  人亡艺绝传承难  在重庆市文广新局的调研报告中,记者发现,民间文艺的最大困境在于难...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白皮书:中国投巨资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中国投巨资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二十七日在此间发布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透露,“十一五”时期,国家将安排专项资金五点七亿元人民币用于西藏二十二处重点文物的维修保护。自二00五年以来,国家安排专项经费四亿元,用于“十一五”期间新疆二十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的保护。    白皮书介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投入巨资对西藏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溪“板凳龙” 彰显民间传统竞技艺术   龙翻身、跃龙门、龙抬头、龙点头、龙嬉戏、龙摆尾、龙抢宝、龙飞跃、龙翻腾、龙缠身……这是黔江区溪镇“板凳龙”的独特动作。“板凳龙”是一种源于民间的艺术表演形式,亦是民间传统的体育竞技,它是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由于水龙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不分昼夜地奔...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广西宾阳壮锦:两代大师织就辉煌李  岚    上了些年纪的人也许都还依稀记得,上小学时曾学过《一幅壮锦》这样一篇课文:  古时候,大山脚下有一块平地。平地上有几间茅屋。茅屋里住有一个妲布……妲布织得一手好壮锦。锦上织起的花草鸟兽,活鲜鲜的。人家都买她的壮锦来做背带心、被窝面、床毡子。一家四口,就靠妲布的一双手来过日子……  这个流传于壮族地区的民间故事,不仅优美动人,而且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奇幻想象力。许多人也正是从这篇课文里认识了壮锦,感知到了壮族文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