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8)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25)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莘塍竹编
2008.12.17
专题报道
莘塍竹编一 我国竹子资源极为丰富,利用和栽培竹子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据《中国老360行》(蓝翔 冯懿有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年1月第一版)称,在我省的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就曾发现竹节等遗物。由此可知早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在探索对竹子的利用了。我国多个地方如四川江安的竹器、湖南湖北的竹编均因各具特色而名扬四方,省内东阳、嵊县、安吉等地也是如此。 从事竹编行当的篾匠们,有称泰山为祖师爷,有认鲁班为祖师爷,也有称鲁班夫人贤女为祖师...
查看更多
寿山石雕的文化溯源
2008.12.16
专题报道
寿山石雕的文化溯源 梅花扇面 陈达(现代) 罗汉 杨玉璇(清代) 花鸟薄意 林清卿(清末民初) 两年前的两件事,对眼下的寿山石热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2006年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寿山石雕被列入其中。8天后,央视10套《探索发现》栏目每晚
黄
金...
查看更多
昆曲研究者张卫东:究竟给后人留什么样的昆曲
2008.12.16
论坛
昆曲研究者张卫东: 究竟给后人留什么样的昆曲 张卫东先生与主持人在访谈室现场 主持人:各位搜狐的网友,下午好!这里是搜狐文化客厅的访谈间,我是主持人李昶伟。我们今天非常有幸的邀请到了北方昆曲剧院优秀的老生演员、昆曲研究学者张卫东先生做客搜狐,张先生,欢迎您的到来。 张卫东:不敢当,我本身还是舞台上的演员,在北方昆曲剧院唱昆曲。因为我...
查看更多
游园惊梦“还魂”千灯古镇
2008.12.15
其他新闻
游园惊梦“还魂”千灯古镇 昆剧生旦“华岳”组合跨界指点越剧后辈 昨日下午,昆剧之乡千灯古镇迎来了一批盛装的“本家”与 “旁亲”,国宝级昆剧生旦配华文漪、岳美缇,跨界指点越剧后辈金静、王君安,一圆自身当初的越剧情结。而新一代 “静、安”组合则在坚持传统戏曲内核的同时,由年轻的制片人韦翔东、导演陶海亲手披上一件华丽的电视剧时尚外衣。熟悉的 “游园惊梦”故事,在戏曲逐渐式微的今天重以越韵 “还魂”。 由CCTV新影制作中心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查看更多
古代的一种风俗:傩舞
2008.12.15
专题报道
古代的一种风俗:傩舞 傩舞 资料图 傩,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多为迎神以驱逐疫鬼。傩舞,是在举行大傩仪式时所跳的舞蹈。它源远流长,早在《论语?乡党》中就有“乡人傩”的记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万载县的傩舞,始于元而盛行于明代初期,以客家地区的潭埠镇、株潭镇为主,至今依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格。2005年 6月,万载县派出由95人组成的傩舞队,参加了在南昌市举行的、有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巴西等 6国和江西、湖南、云南、安徽等...
查看更多
重工粉彩瓷王“复兴成就”震撼出窑
2008.12.15
专题报道
重工粉彩瓷王“复兴成就”震撼出窑 断代失传50年,瓷中帝王再现民间 重工粉彩瓷为釉上彩之皇冠,享有“瓷中帝王”之称,在所有制瓷工艺中重工粉彩最为复杂。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共计一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50年前,宫廷重工粉彩因工艺复杂、釉料配制烧造难度大、成品率低而逐年减少,以至工艺断代失传。为献礼改革开放30年,迎接祖国6...
查看更多
不到园中怎知春色如许?
2008.12.15
专题报道
不到园中怎知春色如许? 12月9日,北京“九朝会”的昆班“五福班”开台,演了一出《天官赐福》。这出热闹戏,颜色艳丽,人物众多,讲的是天上玉帝因下界福主乐善好施、阴功浩大,特敕令天官,一称福德星君,邀众位福神,颁赐福禄,以彰善行。南极老人、牛郎、织女、张仙、财神等同至福地,各献礼物。最后由天官领导,各唱颂词。赐福完后,一同离去,复奏玉帝。不过当天的演出简化了,省了唱词和念白,只图热闹,为了开张大吉,快到末了时花花绿绿的1元纸币从空中抛出,就看见前排一片...
查看更多
传统与现代结合 龙江皮影绝境中求新生
2008.12.15
专题报道
传统与现代结合龙江皮影绝境中求新生 一幅白白的纱,一盏昏
黄
的灯,一场仙鹤与乌龟的较量正在锣、鼓、钹的伴奏下上演。而这浮现在幕布上活灵活现的皮影戏的操纵者却是两个机器人。记者在久闻民间艺术工作室惊奇地看到,几个小学生正在用遥控器控制机器人完成原来由艺术家才能完成的皮影表演。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由机器人操作的皮影,在白纱后灵动地跳跃,所有的动作与皮影艺人的操作并无二异。机器人舞动下的灵动影像,似乎在告诉人们,古老的皮影艺术正在寻找着新的生机…… 说...
查看更多
徽州三雕
2008.12.15
专题报道
徽州三雕 古代徽州辖地包括今天的安徽省
黄
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徽州三雕"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徽派"三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 溯源 据史记记载,古徽州历史悠久,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古徽州建郡之始迄今近两千年。它地...
查看更多
奇―细品歙砚
2008.12.15
专题报道
奇―细品歙砚 身兼“八德”推歙石 砚乃“文房四宝”之一,性质坚固,百世不朽;是融绘画、书法、雕刻等各种艺术特色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通过对其源流的探讨,使我们能够看到砚在文字书写中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砚磨之具,砚是与墨、笔伴生而发展的,至迟在秦代就出现了。到了汉代,不仅有文献记载而且出土实物都证明砚已普遍使用。 历代论砚,当以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鲁砚、信州砚、温州砚、灵壁砚、贺兰砚、菊花砚最为著名,其中以前四者号称...
查看更多
1
511
512
513
514
515
54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