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其他新闻
中国世界遗产地代表联合签订“世界遗产保护宣言”          据新华社消息(刘谨):来自九寨沟、峨眉山、山、故宫等全国33个世界遗产地的管理者代表,12月1日在四川峨眉山共同签订了《世界遗产保护共识――峨眉山宣言》,共同呼吁:以科学的手段保护世界遗产,合理利用世界遗产资源,为人类保护好共同的宝贵财富。     据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位列世界第三,共有33处世界遗产地,其中有23处世界文化遗产、5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文化景观、4处文化与自然...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周和平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强调 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10月11日至12日在甘肃省庆阳市召开。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并讲话。他强调,各级文化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位置,列入工作日程,扎扎实实做好。    周和...
查看更多
人物
京剧艺术研究家、脸谱画家--刘曾复 郝玉萍   刘曾复,1913年生于南京,祖籍河北河间。幼年随父母迁居北京,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学系,曾任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生理学教研室主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本职生理学教授的刘曾复在京剧艺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并担任京剧余(叔岩)派研究会会长,北京戏曲学校艺术顾问,中国戏曲学院首届京剧研究生班导师。   刘曾复学识渊博...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与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1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丹珠昂奔在会上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主持发布会。    丹珠昂奔介绍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从各个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中央到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帮助建立了文化馆(站)、图书馆、报刊社、出版社、博物...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 田青     2006 年的春节刚过,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的开幕,一股守护精神家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在京城涌起。当一个四岁的孩子被奶奶引领着用稚嫩的小手在展览会“守护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万人签名”的留言板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我们在被深深感动的同时坚信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一定会代代相续...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苏州评弹面临艺术与市场两难选择  据新华社消息 在近日结束的苏州评弹艺术节上,面对“吴侬软语唱不断,半巷尽是琵琶声”的盛景,不少专业评弹人士却面有忧色。他们与记者聊起了已有400多年历史的苏州评弹的艰难与尴尬,以及他们面临的市场与艺术的两难选择。  据了解,江苏上世纪80年代初有216家传统书场,去年剩下80家;上海书场1982年有221家,去年剩下81家;浙江最可怜,现在只剩了7家书场。短短20年间,苏浙沪传统书场萎缩速度十分惊人。尤其是一些被称为“书码...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珍贵古籍善本损害严重 “拯救艺术”亟待拯救          新华网天津(周润健 蔡玉高 菅少玲):浩如烟海的珍贵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近年来由于保存不当,修复人员严重匮乏等原因,不少古籍善本破损严重,有的甚至“灰飞烟灭”。     古籍破损严重,3本中就有1本亟待修复     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烟台道上的天津古籍书店已有50余年历史,是天津市唯一经营古旧书和新版古籍图书的专业书店。说到店里的古籍保存现状,书店总经理杨新昌一脸愁容...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六院一所齐聚苏州 八台大戏精彩纷呈第三届中国昆剧评弹节开幕  ----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召开    幽兰飘香,群贤雅集。7月5日,来自海内外的曲友戏迷齐聚苏州,共同参加第三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昆山曲韵)、第三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及第三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这次盛会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致开幕辞。他说,第三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摘登    编者按:作为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的重要内容,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于6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国文联、北京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等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从不同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深入的研讨。乌丙安(辽宁大学民俗研究所教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分类认定有4个...
查看更多
中国皮影戏
2006.06.29
专题报道
中国皮影戏  皮影戏,影戏的一种,是演员手持用兽皮雕刻并施以彩绘的人兽形,通过灯光照射在影幕上,随着丝弦锣鼓的伴奏,通过演员的控制使皮影且歌且舞,演出一幕幕悲欢离合故事的戏剧形式。它在我国流传的地域很广,除西藏、新疆以外各地都有,而各地皮影戏往往又风格不同,自成一格。但在人物的造型和表演技巧方面,都极为精湛。剧目的题材从中国的古代巫术、神话、宗教、帝王、公案、战争,以及才子佳人、市井生活无所不包。  皮影戏,历史悠久,关于它最早起源于何时民间有不少说法。山...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