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0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十七   
搜索
其他新闻
  10月18日,“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清华紫光学术中心召开,到会的有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会议就圆明园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展开了为期三天的讨论。何处安放的圆明园圆明园的废墟中蕴含着一段中国历史  昨天:辉煌和悲壮   古老的照片泠泠泛,无声的语言穿越时空,保存着拍摄者在一个多世纪之前见证历史时的肃杀心情。已经消失的建筑物和被毁坏后的废墟静静地躺在照片里,在英法随军记者费利斯?比托的眼中,北京1860年的那个深秋似乎显得格外悲壮。  这位...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开平碉楼的神奇之谜旅美侨胞谢维立建造“立园”时,为运送建材特地开凿了一条运河。“立园”中鸟巢式的花笼,顶部仿英女皇金冠而建。连天摄一千八百多座碉楼分布在珠三角的西端,如同散落在田野乡间的串串音符。连天摄  今年6月,广东开平碉楼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如同被唤醒的“睡美人”,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去开平侨乡一睹芳容。  开平碉楼是从鸦片战争年代开始到上世纪30年代陆续建造的,现存1833座,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它们风格各异,古希腊的廊柱、古罗马的拱券、巴洛克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世界遗产,鱼和熊掌能否兼得?  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结合后,《格林童话》说,他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童话毕竟是虚构的,现实的婚姻生活,理论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很难实现。一些名胜古迹的管理部门和世界文化遗产荣誉称号之间,好比是一对恋人,一旦心想事成,喜结“连理”,从此它们之间,会不会有矛盾或困局之类的尴尬发生?开平碉楼的“申遗”困局,颇具代表性。  作为开平碉楼“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金周,游客蜂拥而至。来自广东开平旅游部门的统计数字,前往开平碉楼参观的游客同比...
查看更多
论坛
“我遇盲艺人或盲艺人遇我 都是缘”――田青专访   田青,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  冯骥才说:“把民族音乐的抢救与弘扬紧紧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大张旗鼓地把原生态的音乐歌舞搬到舞台上和荧屏中的人是田青。”  余秋雨说:“如果说,置身于佛教音乐中的田青是一位安静的居士,那么,站在原生态文化这一边的田青则是一位激昂的斗士。”  田青说:“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土壤和母亲,古往今来的大艺术家没有不对草根艺术保持一...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建构儒学迈向未来世界的通衢大道——世界儒学大会发起国际会议隆重举行    本网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济宁市人民政府、孔子研究院共同承办的世界儒学大会发起国际会议于2007年9月27日至28日,在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58年之际,在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隆重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近百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讨论儒学与世界文化的相互关系以及儒学研究的国际化等问题。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会上指出:世界...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如何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          采访人:中华读书报记者 陈香        受访人:徐苹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系兼任教授)                 陈昌笃(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教授,生态学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         徐苹芳:经济建设要给遗产保护让路   读书报:现在,保护世界遗产、人类遗产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人口膨胀、资源减少,有人认为遗产保护在...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联合国将于明年启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工作新办法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日前在安徽山市召开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透露,从明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启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急需保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新办法,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评选工作,不再受“每两年一次、每个国家每次只限申报一项”的限制。   周和平表示,积极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宣传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中华文化...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秋等传统节日呼唤传统文化回归      ●连日来,尽管诸多商家借中秋节吆喝生意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使一家人坐在一起分食月饼的其乐融融正在逐渐淡去。     9月25日,中秋。     曾严提前在日历上画了一个大红的圈,她提醒自己要赶在这天之前把月饼寄到远在浙江舟山的父母手中。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留在重庆的曾严,由于工作繁忙,已经3年没回浙江了。9月18日一下班,曾严就赶到邮局寄出了单位发的月饼。等她从寄月饼的人群中抽身出来,天色已经擦黑了...
查看更多
论坛
 请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方李莉    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公约》是这样表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展现、表达、知识和技能,以及各相关的工具、食物、手工艺品和文化空间;各社区、各群体为适应他们所处的环境,为应对他们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由此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这一界定在...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安徽召开 周和平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会议现场 文化部副部长 周和平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9月19日在安徽省山市召开。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感和使...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