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民俗、戏曲和年画中的七夕节
2007.08.27
专题报道
民俗、戏曲和年画中的七夕节 薄松年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去年国务院已将其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其悠久的历史和蕴含的文化因素。七夕节的中心文化内涵是由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引发出来的情结,它从萌始到形成、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中华大地上也形成多彩多姿的七夕民俗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情趣。 一 牵牛和织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从先秦时期就已将之拟人化。《诗经?小雅?大东》中已出现了对银河和牵牛、织女的简单描述...
查看更多
民俗、戏曲和年画中的七夕节
2007.08.23
论坛
民俗、戏曲和年画中的七夕节 薄松年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去年国务院已将其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其悠久的历史和蕴含的文化因素。七夕节的中心文化内涵是由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引发出来的情结,它从萌始到形成、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中华大地上也形成多彩多姿的七夕民俗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情趣。 一 牵牛和织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从先秦时期就已将之拟人化。《诗经·小雅·大东》中已出现了对银河和牵牛、织女的简单描述...
查看更多
中国式申遗
2007.08.04
其他新闻
中国式申遗 一方面,全球化、现代化及经济一体化的挤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濒临灭绝;另一方面,一个项目一旦被列为世界遗产,就会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突破口。当文化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时,便很可能出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短视逻辑,直接导致文化的边缘化,在无节制的利欲面前,即便博大精深,也不能避免其衰落的命运。如若任其发展下去,不要说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会越来越多,就是中华文明整体“申遗”也不会出人意外。【现状】 在中国式申遗的框架中,各地申报的世界...
查看更多
2006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其中
2007.08.01
其他新闻
2006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其中 昨天(7月31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综合类十大流行语之一。 2006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文化遗产有了法定的节日――国务院从2006年开始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好还是原生态好
2007.07.20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好还是原生态好 报载,《阿诗玛》的故乡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政府近年来提出这样的口号:让《阿诗玛》回到民间!为此,该县启动了“《阿诗玛》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由县财政拨出保护经费培养传承人。尽管此前《阿诗玛》有了许多整理文本,但它代替不了民间艺人的撒尼月琴弹唱,因为《阿诗玛》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唱出来的。的确,由于青
黄
不接后继乏人,《阿诗玛》在申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完整地说唱这部叙事长诗了。因此,培养文化遗产传承人...
查看更多
“非遗”,我们该传承什么?
2007.07.10
其他新闻
“非遗”,我们该传承什么? 扬州新闻网讯 (记者 肖固 陈跃 晔敏) 近期,本报对扬州第一批6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报道,不少读者打来电话表示,看得过瘾!希望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全面了解扬州的“非遗”、“非遗”保护与经济、继承与创新等方面的情况。 昨天下午,本报专门邀请了这六位大师以及非遗保护中心、工艺美术行业的专家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碰撞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是“文脉”,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非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扬...
查看更多
别让申遗成为功利投资
2007.07.08
其他新闻
别让申遗成为功利投资 新华报业网讯 中医、上海旗袍、北京方言、王麻子剪刀……申遗大军中的新面孔在不断增加,各地申遗热情持续高涨,相对于过去不懂得珍视与保护文物的岁月,今天的申遗热是让人感到欣慰的一件幸事;但同时,狂热的背后存在着急功近利、开发过度、重申遗轻保护等一些隐忧,值得我们反思。 功利申遗,导致轻视管理与保护 “申遗热总体上会增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有些申遗是为了提升地方知名度,拿块牌子搞旅游搞招商,安徽古村落的申报成功...
查看更多
针对“我国6处世界遗产被亮
黄
牌”等不实报道,国家文物局表示 我国没有世界遗产被列入濒...
2007.07.04
其他新闻
针对“我国6处世界遗产被亮
黄
牌”等不实报道国家文物局表示 我国没有世界遗产被列入濒危名录 中国文化报:这两天,正当人们为我国“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高兴的时候,有媒体报道说,我国三江并流、故宫、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布达拉宫6处世界遗产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亮“
黄
牌”要求整改,主要原因是三江并流周围生态破坏严重、布达拉宫周围大修之后破坏整体环境、故宫天坛等大修与国际要求不符合,等等。一时间,“我国6处...
查看更多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2007.06.30
其他新闻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政府批准市文化局确定的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5项),现予公布。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拥有丰富多彩的具有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做好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人文奥运”丰富内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公布的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民间文学...
查看更多
北京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
2007.06.30
其他新闻
北京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 6月27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录分为10大类105项,其中东来顺等中华老字号占了榜单的1/3。此外,民间文学项目首次填补空白。 第二批名录包括民间文学12项,民间音乐3项,民间舞蹈8项,传统戏剧5项,曲艺3项,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8项,民间美术12项,传统手工技艺39项,传统医药6项和民俗9项。其中,备受关注的北京评书、评剧、蹴球(踢石球)等项目悉数入选...
查看更多
1
534
535
536
537
538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