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焕新与出彩:古老非遗如何实现高质量传承发展?
2023.04.03
专题报道
3月23-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执行的“2023非遗品牌大会”在广州市举行。 “2023非遗品牌大会”以“坚持守正创新 擦亮非遗品牌”为主题,由“非遗之夜”展演、开幕式、非遗品牌展、主题论坛等部分组成。“非遗之夜”集中展示粤剧、昆曲、川剧、豫剧、英歌、龙舞、客家山歌等非遗项目,向观众展现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保护传承的丰硕成果,让观众领略中华优秀...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法”与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评《文化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03.31
论坛
【摘要】传统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成为国家文化行政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从文化人类学视角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法”理念和文化本质特征,在反思中探索“国家在场”的非遗保护实践的发展,探讨实践进程中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并以“社会主义新传统”视角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新文化建设中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间的关联与冲突,探索二者在交织中持续和谐发展的道路。该著作强调文化的“文法”与非遗的文化本质性,为非遗在社...
查看更多
广西非遗音乐文化融入当代声乐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3.03.31
论坛
要将广西非遗音乐文化融入当代声乐教学中,必须尽快转变当下国内声乐教学思维理念,在此基础上重视运用好非遗音乐传承人等专业人士的力量,同时需要高校加强与相关机构和部门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好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非遗音乐文化保护传承机构的力量。 自古以来,广西由于地理位置和区域环境的特殊性、历史人文背景的复杂多样性,形成了丰富多彩、精妙绝伦的民族区域文化,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数广西本土民族音乐文化影响力最为深远,比如壮族嘹歌...
查看更多
云南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让非遗文化绽放迷人光彩(一线调研)
2023.03.31
专题报道
大理新华村的银匠正在制作银器(摄影:徐俊) 大理的古建筑一角(摄影:杨继培) 大理的彝族打歌表演现场(摄影:徐俊) 大理新华村一景(摄影:徐俊)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云南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高台社火摆脱濒危状态,鹤庆县新华村银器卖遍了滇西各大景区,大理市喜洲镇璞真扎染体验收入占到了...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年会带动传播活力提升——2月非遗传播活力数据解读
2023.03.31
专题报道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实现对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610个国家级非遗子项、3603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76家非遗老字号非遗传播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非遗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5个指标维度,综合计算出2023年2月非遗传播活力值共计17324,其中省级非遗活力值为4331,地级市非遗活力值为7326,县级市(区)非遗活力值为5667,与春节期间基本持...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永新和子四珍:匠心传承回味悠长
2023.03.30
专题报道
摘要:2020年,江西省永新县李氏和子四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永新和子四珍制作技艺,建立永新县李氏和子四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非遗工坊,通过原产品种植、传统技艺培育、新产品研发、包装宣传设计、展示展销技能培训、电商平台销售等形式推进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工坊立足非遗传承人群、工厂生产车间、技艺研发团队、县文化馆培训基地等平台开展技能培训,围绕线下店铺、体验馆,线上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展销售,吸纳脱贫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生产...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葫芦雕刻:葫芦里装的都是扶困助残“良方”
2023.03.30
专题报道
摘要:2018年,济南友谊葫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章丘八仙葫芦合作社设立济南友谊葫芦非遗工坊。工坊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葫芦雕刻技艺,通过开展公益性技艺培训班、助残上门培训、产品设计提升、非遗研学体验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工坊依托自建的济南葫芦博物馆、葫芦产品制作车间、葫芦技艺培训厅等开展培训、生产活动。同时,工坊成立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自建葫芦种植基地推广葫芦种植,实施技艺帮扶、送艺入村等温暖行动,培养了一批残疾传承人,带动残困人群就业增收。工...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乌鱼绣:飞针走线就业忙
2023.03.30
专题报道
摘要:2019年,北安市乌鱼绣工艺品有限公司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北安乌鱼绣,设立了北安乌鱼绣非遗工坊。该工坊经过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公司 + 基地 + 培训 + 工坊”的发展模式,依托北安乌鱼绣技艺先后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带动30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退休职工、大学生、下岗待业人员就业,其中包括原建档立卡贫困户163户、182人,带领当地群众创业直接年创收3000多万元。同时,工坊多次开办残障人员刺绣培训班,安置了...
查看更多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黄
骅面花:面花里的脱贫滋味
2023.03.30
专题报道
摘要:2020年,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黄
骅面花制作技艺,设立
黄
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通过传统技艺研究、
黄
骅面花制作技能培训、产品设计提升、展示展销能力培训等形式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工坊依托帝鉴食品公司生产车间、管理团队及设计、销售平台和帝鉴食品制作培训场地、师资及培训设施,通过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吸纳本地及周边脱贫县的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带动100余名脱贫人员就业,年收入达3万至6万元。截至2021年底,工坊开展公益性技能...
查看更多
从概念到制度:“文物”向“文化遗产”演进的逻辑及路径探析
2023.03.30
论坛
【摘要】我国的文物保护制度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点,从概念的内涵外延到相关的管理规定一直延续最初的基于静态遗存的设计。相应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则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中国大运河虽然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文物保护制度在世界遗产框架下内涵外延、价值体系以及管理规定的不适应性。“文物”向“文化遗产”的演进有其必然的内在逻辑,更需要进行制度化的安排。系统的法律保障、多部门的共同管理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构成其基本的演进路径...
查看更多
1
78
79
80
81
82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