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廿六   
搜索
10周年媒体报道
现场演员在表演芦笙踩堂舞 贵州省侗族民众在表演侗族大歌 台下坐满了观看比赛的民众 4月4日,2019年“相聚紫荆花城唱响侗族大歌”全国侗族大歌·芦笙踩堂邀请赛在广西柳州市人民广场举行,桂湘三省区的12支队伍共800余名侗族民众前来参加。邀请赛上演了侗族大歌、侗笛演奏、芦笙踩堂舞等多种形式的节目,庆祝广西传统节日“三月三”。(摄影:王以照)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2006年,侗族大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侗族大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贵州省各级政府严格按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有关规定,认真组织,扎实开展侗族大歌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抓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侗族大歌保护工作机制 2007年,东南州在州级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方面,贵州雷山是近些年交出满意成绩单的地方之一。雷山县隶属于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被称为苗族文化中心,拥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时代变迁,苗族村寨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归于沉寂。近年来,随着非遗逐渐受到重视,当地人逐渐认识到非遗技艺的价值,进而拾起祖传手艺,走出了一条值得借鉴及推广的扶贫路,麻料村就是其中之一。 银匠外流 空心化严重 为了早点亲睹麻料村的“芳容”,记者抵达贵州雷山县的当天就急不可待地坐车赶...
查看更多
调研
[摘要]文坡村作为侗锦织造技艺的主要传承区域,通过增权、授业、协同、创新等一系列办法,走出了一条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共同发展的良性道路。在其实践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技艺的价值重构、对多方力量的协调、对非遗特点的坚守,下一步需要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来保障这些实践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创新 “乡村振兴不能千村一面,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依据乡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其他比较优势,确定自己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11月11日,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下,由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青出于蓝”第三回中国传统染缬技艺传承人对话在浙江省桐乡市举行。本次对话以“染人初心”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传统染缬技艺领域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家学者、文化企业负责人、设计师等60多人,针对染之“源”、染之“艺”、染之“兴”三大主题举办3场对话,以期提升有关工作者的传承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探...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群众在大塘景区享用长桌宴(摄影:许建梅) 11月1日,贵州省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迎来一年一度的苗年,数万苗族群众欢度民族节日。本届苗年活动为期半个月,在该县县城、木鼓广场、铜鼓广场、西江盛典剧场以及100多个村寨,开展包括非遗展演、脱贫攻坚成果摄影展、千人长桌宴、苗歌大赛、芦笙舞乐大赛等14项大型活动。 苗年是当地集庆祝收获、祭祀祖宗、感恩天地为一体的隆重节日。苗族选农历十月上中旬的卯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充分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一环。“非遗+扶贫”的模式在让许多传统技艺得到更好传承的同时,助力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近日,央视《文化十分》栏目走进拉萨尼木县等地,对各地非遗助力精准脱贫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报道。 拉萨尼木县:非遗扶贫让祖辈留下来的手艺变成金饭碗...
查看更多
人物
编者按:张庆善与田青曾经携手从事非遗保护工作多年,二人在同舟共济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回忆那时候的非遗保护工作者都怀着一股不顾一切的干劲儿,“不知道累”。田青更是殚精竭虑,“玩命地干具体工作”。他眼中的田青,仗义、有风骨,置小我于度外;凭着一个文化学者的力量、智慧以及对民间和土地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成就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程中一次又一次里程碑式的大事。 原标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醒而坚定的守护者——谈谈我所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为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国家扶贫日(10月17日)前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中国手艺网承办的“非遗+扶贫”主题采风活动顺利开展。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农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展”现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尤其是传统工艺联系千家万户、遍布城镇村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北川羌族草编技艺现场展示 为充分发挥非遗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文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