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地方新闻
为深入推进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充分展示建设成果,同时构建一个非遗保护展示平台,日前,渝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重庆市江区濯水古镇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该馆是重庆首个在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概念下建设的区域性非遗馆。 2014年,文化和旅游部批准重庆市设立“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涵盖江区、武隆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6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3月11日,2024年广西(三江·梅林)第131届“二月二”侗族大歌节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梅林村榕江河畔举行,桂两省(区)上万名群众欢聚一堂,以非遗巡游、千人侗族大歌、多耶、放木排、抢花炮等多彩活动,倾情展示侗乡非遗多姿风采,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推动三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侗族大歌是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演唱的和声艺术,歌曲模仿虫鸣鸟叫、高山流水、山谷回响等大自然之声,具有自然和谐、深沉高亢、广阔无穷、婉转起伏、清新甜美...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3月18日,侗族妇女进入祭萨仪式现场。当日,2024年榕江侗族萨玛节在贵州省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三宝侗寨举行,当地侗族同胞穿着民族盛装与游客欢聚一堂,通过“祭萨”、跳多耶舞等活动欢庆萨玛节。“萨玛”系侗语,“萨”即祖母,“玛”即大,可汉译为“大祖母”,代表了整个侗族共同的祖先。萨玛节,是侗族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摄影:瞿宏伦)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苗族没有文字。很多人对苗族文化的了解通常都是从绚烂的苗绣开始的,那些苗绣符号、纹样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秘密。 苗绣有平绣、锁绣等12种技法,其中,“破线绣”格外精巧、细致,被学者们称为“放大镜下的艺术”。 一件运用“破线绣”技法缝制的衣服,需要长达3年以上。更鲜为人知的是,除了“破线绣”本身是非遗,一件破线绣苗衣内还藏着另一项国家级非遗——苗族剪纸。 苗族破线绣以彩...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24年1月28日,在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内成功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百家研学文旅推介会”。 本次推介会由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多彩贵州研学智慧教育中心联合举办,吸引了研学旅游界及大批相关业界精英和专业人士参与。 此次推介会旨在以省文化产业投资平台为基础,整合资源,聚合要素,通过共创共建共享,全方位促进研学旅行行业、高等院校、中小学和相关优秀企业与...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图①:河南省洛阳市朝阳镇南石山村,唐三彩烧制技艺传承人在为唐三彩作品施釉(摄影:张光辉/人民视觉) 图②:湖北省武汉市宝岛公园,湖北省大师级民间工艺传承人(右)给游园的市民游客及孩子们讲授中国结编织技艺(摄影:周超/人民视觉) 图③:贵州省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蜡染刺绣手工作坊,苗族妇女在画蜡画(摄影:周光胜/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
查看更多
——以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老腔团为例
论坛
华阴老腔孕育、形成、发展壮大于关中平原东部、西岳华山脚下的华阴市岳庙办双泉村,是陕西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华阴老腔早期以皮影戏的演出形式活跃于华阴及其周边,20世纪50年代末,老腔曾被搬上大舞台。自2003年以来,华阴老腔开始逐渐脱离皮影戏的演出形式,从幕后走向台前。 华阴老腔属于板腔体戏曲剧种,唱腔刚直高亢、豪放激昂,伴奏乐器有月琴、二胡、大锣、马锣、惊木、干鼓、梆子、钟铃等。老腔剧本多取材于历史战争,多以历史人物为主要角色,表演艺术...
查看更多
——首届中国·楚雄时装周小记
专题报道
服饰是写在身上的历史、穿在身上的艺术。这个新年,一场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碰撞交融的“丝路云裳·七彩云南2023民族赛装文化节——首届中国·楚雄时装周”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盛大启幕,以赛装为名、以时尚为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海内外服饰互学互鉴互赏,实现美美与共、世界共享。 楚雄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张文旺介绍,彝族服饰浸润于彝族人“生命、生活、生产”之中,以彝绣技法为基,以赛装比美为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火草纺织技艺、彝族刺绣、白族扎染、阿昌族织锦、元谋泡果、德昂酸茶、水酥饼、竹园红糖……12月30日,丝路云裳·七彩云南2023民族赛装文化节——首届中国·楚雄时装周系列活动“非遗雅集”在楚雄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彝绣产品交易中心开展,众人都夸这个“集市”太好逛。 “非遗雅集”上,来自全省16个州市的文化企业,采用“动态展演+静态展示”“现场体验+线上直播”“非遗文化+旅游景区”等形式集中展示展销非遗文创产品,彰显非遗之美。此...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