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9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十六   
搜索
——非遗+吃住行游娱购
专题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从将“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列为《“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重要任务,到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在转化利用非遗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等方面做出了实质性的努力。 就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经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显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凤翔泥塑传承人胡新明在为泥塑勾线(供图:受访者) “早就听说凤翔泥塑的魅力,今天一见果然震撼,不仅有全村家家制作泥塑的壮观场面,还有陈列馆里的各种泥塑,让人大开眼界。在泥塑村吃、住、玩十分方便,泥塑体验更是让孩子流连一整天。”近日,带着家人到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六营村游玩的张先生说。 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评选的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前不久公布,陕西报送的《凤翔泥塑:“泥...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日前,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召开天津市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提升天津市研培计划工作水平,总结研培计划成果,部署下一步工作。会议学习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研培计划参与院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分别介绍本校研培实施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参会人员围绕下一步研培计划有关工作建议交流发言,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马...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张子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自12岁开始炒茶,与茶相伴40余年;铁锅、土灶、柴火,还有一双手,是其制茶的全部工具。他的一双手,既是检查锅温的温度计,又是翻炒茶叶的锅铲,还是给茶叶做造型的工具。 “噼噼啪啪……”翠绿的茶青接触滚烫的锅底,立刻发出声响!张子全双手伸入锅中,捧起青叶,开始翻炒;此时的锅温已经达到近300摄氏度。 58岁的张子全(见上图,本报记者陈隽逸摄)是国家级...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战略思想,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创”传承发展道路。“两创”成为继“二为”“双百”方针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飞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重要生活实践,以多种方式得到实施。为了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两创”实践高质量发展,应秉持“新发展理念”,发现...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摘要:2019年,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柯尔克孜族刺绣,设立阿克陶县柯尔克孜族刺绣非遗工坊。工坊面向以祖拉伊喀·玉散为代表的当地刺绣艺人开展系列技能提升和创新设计培训班,提升学员理论素养、技艺水平和创新设计能力,帮助其改善材料、改进设计、改良制作。通过对柯尔克孜族刺绣项目进行田野调查和整理,建立健全记录保存档案。通过引入质量控制标准提升产品品质、开展品牌推广活动、在新疆博物馆设立展示销售平台、将产品融入旅游线路,推动产品的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摘要:2019年,洛阳乐足鞋业有限公司依托洛阳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段氏传统布鞋衲制技艺,设立了段氏传统手工布鞋衲制技艺非遗工坊。工坊采用“公司 + 农户”的生产模式,为农村留守妇女创造就业岗位,先后解决800余人和20多家脱贫户就业。工坊积极开展培训、搭建传统布艺传承人技艺交流平台、参与河南省企业技能等级认定申报,持续提升村民技艺水平。工坊开设研学体验课程,丰富当地旅游研学业态,串珠成线,拓宽布鞋产业布局。截至目前,工坊通过订单、电商平台销售等,实现年...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摘要:2020年,内蒙古白音杭盖食品有限公司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炭烤牛肉干制作技艺,设立通辽市奈曼旗白音杭盖炭烤牛肉制作技艺非遗工坊。工坊依托“非遗 + 产业”“非遗 + 扶贫”的模式,以奈曼旗白音杭盖职业培训学校培训为重点抓手,以非遗传承人作为组织、培训、运营等相关工作的牵头人,面向当地有意愿的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下岗职工、城乡残疾人、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及民族地区群众开展手工艺技能培训,帮助其学习掌握相关技能,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摘要:2019年,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庆阳香包绣制,设立庆阳香包绣制非遗工坊。采用“工坊 + 合作社 + 农户 + 电商+ 博物馆”的商业模式,与市场积极对接,工坊工作覆盖了庆阳香包传承、设计、销售、展示各个环节,持续拓展产业链,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年产值600多万元,解决了近百名农村脱贫户、残疾人和200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辐射带动农户就业4000多家,累计培训8000人次。 庆阳香包绣制是传统美术类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摘要:2021年,洛南县巧手工艺品有限公司依托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洛南草编设立非遗工坊,采取“公司 + 合作社 + 非遗传习所 + 培训学校 + 生产基地+ 农户 + 外贸企业 + 电商平台”的非遗传承和生产经营模式,将依托小麦秸秆、玉米苞叶草编产品远销到了日本、欧美、中东等国家,实现近三年年均销售收入2500余万元,带动周边老年人、妇女、脱贫人口、残疾人等6800余人从事手工编织,走上增收致富路,其中包括残疾人280余人、脱贫户 490余人、易地搬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