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廿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35)
机构
(0)
政策
(22)
资讯
(437)
清单
(34)
资源
(53)
学术
(77)
百科
(0)
其他
(1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节气研究
2018.11.26
节气研究
著作 1. 程傅颐编.二十四节气.苏州:苏州人民出版社,1959. 摘要:专门考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历史与作用。 2. 高世良编著.十二生肖与二十四节气.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摘要:探讨了二十四节气与生肖的民俗渊源。 3. (元)吴澄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济南:齐鲁书社,1997. 摘要:本书以七十二候分属于二十四气,各训...
查看更多
“大豫剧”的嬗变与梦想——关于豫剧的调查报告
2018.11.23
调研
内容提要:目前豫剧遍布全国包括台湾在内的13个省市,有专业院团162个,民营院团
130
0多个,从业人数达10万之众,关注豫剧的人数超过3.5亿,是全国最大的剧种。豫剧通过打造精品剧目,培养优秀人才,参与跨文化交流,有效整合资源,建立全国豫剧大交流、大合作机制,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并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走向全国和世界。 关键词:豫剧 嬗变 交流 世界 豫剧是河南土生土长的剧种,清朝乾隆年间产生...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歌形成时间及流变路径初探
2018.11.21
论坛
摘要:作为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一部分,妇孺皆知的二十四节气歌作者是谁,何时形成?现在的出版物中或语焉不详,或互相矛盾,或表述错误,令人莫衷一是。一般认为,节气歌形成时间是1950年。但笔者发现,1949年前的历书、教材、工具书中,已有不同版本的节气歌。种种迹象显示,发端于黄河中下游的二十四节气历经千年后,在长江中下游率先被编成节气歌。民国改用阳历后,升级版节气歌最晚在1929年由张心一创作完成,随之扩散到全国,并在1947年形成经典版节气歌。由于各地自然...
查看更多
“走进非遗展示馆”系列之九: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2018.11.02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 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各类型展馆孕育而生。如何区别于一般性的博物馆展陈,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进行展示,如何开展展馆建设、管理及运营等等,逐渐成为人们关切和探讨的新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是展...
查看更多
浙江温州非遗体验基地调查(下)
2018.10.22
专题报道
原标题:让非遗流行起来 ——浙江温州非遗体验基地调查(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要让其重回民间生活,依靠的不仅仅是政府引导,更多的是需要社会广泛参与。这是非遗传播的过程,也是融入当下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证非遗特有的文化基因不走样,也需要通过各种社会力量和平台,在传播、融入过程中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温州非遗体验基地的实践,就是这样开展并取得了实效,正如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陈瑶在调研后评价:“温州非遗体验基地是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
查看更多
麻柳刺绣非遗传承人张菊花:“巧针”生花
2018.10.18
专题报道
张菊花制作绣品(张文摄) 绣娘在一起为架花做最后结线(资料图片) “这样精美的刺绣不应该在我们手里断了香火。一定要坚持下去。”——张菊花 绣花针在指间流转,犹如轻盈的舞者,在织布上跳跃出锦绣世界。张菊花轻屏呼吸,手中针线丝丝入扣。她的身旁摆放着众多绣品:香包、围腰、壁挂……惟妙惟肖的作品流淌着古老的传统技法,既有花鸟的多姿、虫鱼的灵动,又有人物的俊俏、山川的壮丽。 麻柳刺绣,这一古老的女红,正在张菊花等绣娘的针尖下焕发着生机。200...
查看更多
山西万荣:重阳习俗“活起来”
2018.10.17
专题报道
10月14日,一年一度的重阳登高祈福活动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稷王山如火如荼地进行,游人如织,分外热闹。登高活动为期15天,以传统庙会为主,伴以饮菊花酒、吃重阳糕、制作茱萸香囊等传统重阳节习俗。 有花有酒,登高远眺,是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的重阳节传统习俗。重阳节的登高习俗与节气相对应,古人认为,每年进入到这个时候,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交接,为了避免不正之气,便要在这一天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以避害趋利,确保身体健康,所以晋南人一直将重...
查看更多
2018年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培训班成功举办
2018.10.08
要闻
2018年9月25日-29日,2018年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培训班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开班,来自北京市16个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赤峰市的41名非遗保护工作人员参加本次培训。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加强北京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建设,提高非遗保...
查看更多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展” 亮相柬埔寨金边
2018.09.20
地方新闻
9月5日,由金边中国文化中心、中柬友好关系发展学会联合承办,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柬埔寨王国文化艺术部、中国民族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多彩中华——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展”在金边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柬埔寨首相顾问克罗迪达、柬文化艺术部文化教学司司长哈布都、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际交流司副司长张庆安、中国驻柬大使馆政治处主任王德鑫、金边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全彦钢等出席开幕式。克罗迪达高度评价了展览,赞誉展览是重要的柬中人文交...
查看更多
广东落实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
2018.09.19
地方新闻
近日,广东省文化厅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10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项目通查验收工作。 2015年,文化部启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该工程旨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保存代表性传承人的独到技艺和文化记忆,并为他人学习、借鉴和研究非遗项目等创造条件。 2016年,广东共有10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入选抢救性记录名单,涉及6个地级市以上城市以及5个门类的非遗项目...
查看更多
1
41
42
43
44
45
6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