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廿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35)
机构
(0)
政策
(22)
资讯
(437)
清单
(34)
资源
(53)
学术
(77)
百科
(0)
其他
(1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挑花(黄梅挑花)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黄梅县 挑花是一种具有极强装饰性的刺绣工艺。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和湖南省隆回县的挑花技艺各具特色。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相传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长期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研细作,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想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黄梅挑花被国内许多民间工艺研究专家称为彩挑。黄梅乡下百里棉区的彩色挑花更为精美,花样丰富多彩,地...
查看更多
皮影戏(唐山皮影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唐山市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弦板腔皮影戏,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浙江的海宁皮影戏,湖北的江汉平原皮影戏,广东的陆丰皮影戏,辽宁的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 皮影戏的形成...
查看更多
山南昌果卓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山南昌果卓舞是一种腰鼓舞,起源于达布(现加查)地区。相传公元八世纪中叶,第三十七代藏王赤松德赞在莲花生等佛教大师的协助下,在雅鲁藏布江北岸上兴建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时,白天工匠们辛辛苦苦修建的墙壁到了晚上就被妖魔毁掉。为了迷惑鬼神,莲花生大师从达布地区邀请了卓巴七兄弟(跳卓舞的演员)跳卓舞镇魔,从此卓舞就在山南盛行开来。山南大部分村庄都有卓舞队,后来这一舞蹈形式又逐渐流传到其他地区。这表明山南昌果卓舞距今至少已...
查看更多
潮尔(蒙古族弓弦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尔,意为共鸣,亦称“胡兀尔”,是以蒙古族特有的同名外弓乐器潮尔演奏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主要流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呼和浩特市,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等地。核心流布地区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 早期宫廷潮尔,琴头雕龙头、马头、鹿头等,琴身总长约3.5至4尺不等。琴箱一般为倒梯型,上宽约24公分,下窄约18公分,长约28公分,还有方型、瓢型、铲型、六边型等。琴箱选用上等木材制作,用...
查看更多
道教音乐(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核心流传地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境内的龙虎山,并随正一天师道的传播而广为流传,其流布区域包括长江以南各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等地。龙虎山自古以“神仙都所”“人间福地”而闻名天下,是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 天师道道教音乐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吸收、融合江西民间音乐的历史。除民歌、小调、曲艺、赣剧音乐外,广泛吸收昆曲、江南丝竹、苏南吹打等民间音乐,形成“上清韵”“弋阳韵”“牌子曲”等具有特色的龙虎山道乐。在音乐风格...
查看更多
鲁南五大调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郯城县 【满江红】、【玲玲调】、【大寄生草】、【淮调】、【大调】五种曲调俗称为“鲁南五大调”,流传于山东地区的鲁南五大调音乐中,以郯马五大调和日照【满江红】最具代表性。鲁南五大调历史悠久,其源头应是由元曲小令、散套演变而成的明清小曲。 郯马五大调也称“淮调”、“五大调”、“郯马调”,它活跃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以郯城镇、马头镇为中心,流布整个鲁东南,甚至传播到鲁北广饶和江苏连云港等地。郯马五大调包括【淮调...
查看更多
鲁南五大调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日照市 【满江红】、【玲玲调】、【大寄生草】、【淮调】、【大调】五种曲调俗称为“鲁南五大调”,流传于山东地区的鲁南五大调音乐中,以郯马五大调和日照【满江红】最具代表性。鲁南五大调历史悠久,其源头应是由元曲小令、散套演变而成的明清小曲。 郯马五大调也称“淮调”、“五大调”、“郯马调”,它活跃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以郯城镇、马头镇为中心,流布整个鲁东南,甚至传播到鲁北广饶和江苏连云港等地。郯马五大调包括【淮调...
查看更多
畲族小说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霞浦县 畲族小说歌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小说歌滥觞于清代,最初畲族歌手中一些能识字的人将汉族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为本民族山歌口头唱本和手抄唱本,后逐渐在本民族流传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生活、心理、语言特点创作了一些作品,如《高皇歌》、《历期歌》、《钟良弼》、《白蛇传》、《十贤歌》、《钟景祺》、《蓝佃玉》等,由是形成小说歌。小说...
查看更多
传统工艺工作站让传统工艺获得新生 助力乡村振兴
2018.12.14
相关资讯
“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生活得有力量”——这是新疆哈密普通绣娘阿孜古丽的感言。传统工艺工作站,随着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的步伐,正让文化的力量注入到城市、乡村,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壮大。 为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有效措施,2016年3月起,文化部陆续支持相关企业、高校和机构等在传统工艺聚集地设立了10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涉及刺绣、木雕、漆艺、金属锻制、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等多个门类。两年来,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建站模式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既帮助当地提高传统...
查看更多
陕西非遗故事:改革开放40年 古老民俗闪耀时代光彩
2018.11.27
专题报道
11月13日一大早,华州皮影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薛宏权已经开始为第二天的第八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重头戏——“文化陕西”(香港)旅游推介会做准备。 “不能误了陕西的大事。”薛宏权告诉记者,“这也是展示咱们民俗文化的好机会。” 这已经不是华州皮影戏第一次出现在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了。随着陕西对外开放步伐的持续加快,剪纸、皮影、泥塑等传统民俗文化不断走出去,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三秦大地厚重的文化,吸引众多游客到陕西、到它们的故乡“探秘...
查看更多
1
40
41
42
43
44
6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