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0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十七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256)
机构
(9)
政策
(360)
资讯
(7048)
清单
(2878)
资源
(1350)
学术
(1332)
百科
(0)
其他
(27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黄石:一个被隐没的民俗学家
2017.03.07
人物
黄石生于1901年,本名黄华节,另一个笔名是黄养初,是中国现代民俗学领域的一位重要学者。他的著述颇丰,研究领域也相当广泛,其主要学术方向是神话学和女性民俗研究。主要著作有:《神话研究》(1927)、《妇女风俗史话》(1933)、《端午礼俗史》(1963)、《关公的人格与神格》(1967)、《中国古今民间百戏》(1967)。译著有:卜伽丘著《十日谈》(与胡簪云合译,1930年)、顾素尔著《家族制度史》(1931)。 大概由于黄石是一个纯粹学院派的学者...
查看更多
在非遗中寻回长沙的美丽乡愁——长沙市非遗保护回顾
2017.02.21
专题报道
太平老街,长沙火宫殿大庙会匠心庙会专场在湖湘戏曲展演和传统手工艺术展览中火热开启(摄影:王志伟) 原标题:“长沙市非遗保护回顾:在非遗中寻回长沙的美丽乡愁” 春节过完,火宫殿庙会依然年味不减。大年初十,太平老街里人潮涌动、锣鼓喧天,《刘海砍樵》、《胡大回门》等花鼓戏精选片段,引得台下不时鼓掌叫好。 长沙博物馆内,长沙棕叶编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佳霖和丈夫黄小平耗时半年完成的棕编巨作《百鸟朝凤》,让参观者啧啧称奇。 春节期间,长沙各地开展了10大非物...
查看更多
锻造“非遗”保护的经典范式
2017.02.17
专题报道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首要的任务应当是保护、传承,而其关键词应当是“原汁原味”。2016年,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来说是一个成果丰硕之年,尤以《昆曲艺术大典》的出版,并于年末惊艳现世,成为年度收官的亮点。《昆曲艺术大典》的编纂始于2004年,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至今恰满12年——一个小轮回,终于功得圆满。作为始终投身其中的主要干事之一,此刻本可以卸下重负,细细品味积郁在心的万千感慨,不意被《昆曲艺术大典》出版引起的热烈反响所推动,旋即进入了《昆曲艺术大典...
查看更多
遂昌元宵节举行“班春劝农”典礼
2017.02.15
节气资讯
2017年2月11日元宵节,遂昌县在该县石练镇淤溪村举行2017“班春劝农”典礼,当地上千百姓依古礼祭拜神农、扶牛犁田,再现了明代农耕景象。这场重现400多年前农耕文化的盛典,还由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进行了现场直播。 “班春劝农”是遂昌传统迎春文化形式。“班春”即颁布春令,“劝农”是劝农事,策励春耕。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时,以勤政爱民、兴教化、励农桑著称。那时起,“班春劝农”成为每年春...
查看更多
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2017.02.14
通知公告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5年来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总结有效做法和经验,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各方切实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责任,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为便于社会公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促进不同地区的交流学习...
查看更多
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立此存照”
2017.02.14
专题报道
秦德祥口述从艺历史 2015年,文化部启动300名年满70周岁以上及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希望通过影像、音频、照片、文字等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记录他们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其中江苏省有10人入选,包括常州吟诵项目的秦德祥和锡剧项目的吴雅童。 项目经费下达时,秦德祥76岁,一年...
查看更多
春联里的书法思考
2017.02.13
专题报道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春联则一直都是中国春节的标配。 中国民间写春联的习俗源自五代晚期。清代学者梁章钜《楹联丛话》指出,中国最早的新春楹联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所撰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之后,新春张贴春联渐渐流行开来。而书写和张贴“福”字,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祈求来年好运的重要仪式。在《说文解字》中,福、禄、祯、祥等可以互训,都表达着人们对未来生活幸福的期盼。 今年春节前后,北京颐和园、上海外滩等大小城市,人...
查看更多
在国际话语规则中实现本土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
2017.02.10
论坛
口头传统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史诗、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文类及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就我国而言,由各民族所创造的口头文化遗产的丰富性罕有其匹。许多文类样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都以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丰厚的文化内涵、多样的传承方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档案的建设情况看,全国范围内对口头传统的重要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重视不够,对口头传统的属性认识不清,因此出现了“以文本为导向”的种种弊端。在中国文化档案...
查看更多
端庄“大器”:婺剧名家陈美兰风采
2017.02.08
人物
前不久,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迎来建团60周年团庆,其间举行了优秀剧目惠民展演活动,该院陈美兰等婺剧名家纷纷献艺,精彩纷呈。陈美兰成名不晚,早在1989年版《白蛇前传》中饰演青蛇,形神兼备的表演迸发出浓烈的艺术感染力。忽闪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模拟蛇形左右扭动的脖子又细又长,她以独特的肢体语言“蛇形”“蛇步”,在上下、高低、左右的曲线起伏扭动,及融汇武旦、武生与武净行当特色的各种繁难身段动作和步态中,淋漓尽致地诠释小青对白...
查看更多
于传统中铸牢文化自信
2017.02.07
论坛
中国新年,带动世界进入“春节时间”。中国风吹遍九州,中国红红遍世界,春节跨越国界、引发共鸣,成为“世界节日”,正在于它所承载的,是扎根神州大地的“中国价值”,是立足千年传统的“东方智慧”。这样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安身立命、发展壮大之源,亦是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之本。 近年来,中国发展令世界瞩目,支撑古老中国骐骥一跃的,有道路选择、有理论引领、有制度优势,也有文化力量。中国古代有“九鼎”之说,这些国之重器,不仅是政权象征,更是文化赓续、文脉传承...
查看更多
1
1137
1138
1139
1140
1141
132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