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9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十六   
搜索
其他新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日前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就意见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问:请介绍一下制定意见的主要背景和重大意义?    &nbs...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武强木版年画》特种邮票  《春节》特种邮票  2016年10月9日发行的《富贵吉祥》贺年专用邮票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将农历新年改为春节。2006年5月,春节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民族有关春节民风...
查看更多
论坛
  2017年1月7-10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政府主办,沂源县文化出版局、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沂源县召开。本次会议有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河北、山东、云南、山西、台湾等地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包括学术研讨和实地调研两部分,8日与会学者实地参观考察了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沂源县博物馆、牛郎织女民俗展览馆、世界爱情邮票陈列馆和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牛郎织女景区。  9日学术研讨会...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演示年画创作过程(摄影 李鲲)     农历新年之时,坐落在京杭大运河边的天津杨柳青古镇张灯结彩。这座因运河而兴起的千年古镇,有一张闻名天下的名片——杨柳青年画。新年之际,记者来到这个“年画之乡”,倾听杨柳青年画传承人讲述年画里的中国年。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百年来...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编者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旨在通过数字多媒体手段,将传承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所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进行全面、系统、真实地记录。在完整保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为有效研究、保护、弘扬与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通过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对318名年满70周岁及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实施抢救性记录。按照工作计划,文化部在“十三五”时期将继续推进...
查看更多
论坛
2016年4月秦德祥先生在常州吟诵传习所(常州市文化馆)授课 2015年,文化部启动300名年满70周岁以上及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以下简称“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希望通过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记录他们所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其中,江苏省共有10人入选,包括常州吟诵项目的秦德祥和锡剧项目的吴雅童。项目经费下达时,秦德祥先生76...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目前关于“非遗”的研究大多关注单项知识或技艺等的保护,不重视文化遗产生存的空间,以及文化对社区民众的意义。论文拟从具体案例说明社区保护的意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更有效,更实用,更可行。【关键词】“非遗”;社区保护;融水苗族;坡会【作者简介】徐赣丽(1967-),女,江西宜丰人,民俗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民俗旅游等。当前我国对于“非遗”的研究,大多关注单项知识或技艺层面的生存状态、社会意义、传承价值和保护方...
查看更多
节气资讯
2月4日,贵州省石阡县楼上古寨,百名“春官”穿戴祖传的蟒袍、玉带、乌纱帽、粉底靴,手端春牛,走村串寨,演讲“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劝农耕、唱春词、送春贴等精彩的迎春活动,让当地民众在春节期间感受到侗族传统的报春送喜习俗、感受独特的农耕文化。“说春”是贵州省石阡县侗族民众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民俗活动,201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阡...
查看更多
节气资讯
柯城九华乡的春糕由手工完成,口感软糯与光泽柔亮,是可以供于神前的供品。九华立春祭时,村民们家家都要吃春糕,除了“尝春”之意,还有与春神共享季节馈赠。 2017年2月3日是丁酉年立春,衢州柯城九华乡的的梧桐祖殿香火旺盛,四处赶来的村民虔诚地在春神句芒前祭祀上一炷香迎春,以祈求新年平安福瑞。这,是衢州柯城九华立春祭等为代表的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第一个立春。国内唯一一座供奉...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由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起草者对性别平等的认知立场迥异,导致这份2003年出台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性文书出现了性别盲区,进而引发了性别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边缘化。这种背离于社区文化传承中多样、活跃的性别实践现状的边缘化,直接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文化参与的性别失衡与将性别等同于女性的简化认知倾向。学界对这种背离引发后果的持续批评,以及 2008年后性别议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体战略框架中所占权重的改变,促使教科文组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