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8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十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256)
机构
(9)
政策
(360)
资讯
(7048)
清单
(2878)
资源
(1350)
学术
(1332)
百科
(0)
其他
(27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亮相国博
2016.07.11
其他新闻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7月10日下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本届双年展征集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中青年工艺美术创作人员近年来创作的700余件优秀作品参展,展品涉及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贵州、云南、安徽、江西、陕西、新疆、西藏等省区市。展览由“承古启今、巧夺天工”与“薪火相传、演绎华彩”两大篇章组成,前者包括玉雕、石雕砚雕、竹木雕、传统家具四个展厅,后者包括陶瓷、漆器、织绣唐卡、金属...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冷思考
2016.07.11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是随着技术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对非遗的记录、保存和传播,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同时,基于非遗生命力维系的保护核心,如何正确看待数字化对非遗传承与传播的意义,还需要作理论梳理。因此,在数字化热潮中,我们更需要做一些冷思考,才能把握非遗数字化发展的方向。 数字化保存对于非遗保护的价值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文博领域的数字化保存实践与相关研究都晚于图书文献档案领域,因而,在国内外非遗数字化相关...
查看更多
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精彩绽放
2016.07.11
其他新闻
由中国文联、国家民委、中国曲协和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7月9日在呼和浩特开幕。 本次展演为期3天,来自内蒙古、广西、西藏、新疆等14个省区市的360多名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通过3场优秀节目展演、2场基层“送欢笑”惠民演出和1场少数民族曲艺创作主题座谈会,集中展现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曲艺在创作、表演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参加展演的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中,既有来自专业院团的表演艺术家,也有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
查看更多
古籍“御医”--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师
2016.07.08
专题报道
经过层层安检,记者进入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一楼宽大如厂房的办公间让人豁然开朗。一个个作业台排列其间,毛刷、糨糊、书槌、放大镜、照明灯等工具摆放其上。 这里,就是古籍馆的修复室。10多位修复师正埋首于故纸堆中,在灯下如外科医生般细致地对古书进行着揭、拆、压、包、订…… “枯灯独坐”“皓首穷经”,是记者最直接的观感。 “如果修坏了,那就是千古罪人” 《永乐大典》修复计划早在2002年初就已经提出,因为...
查看更多
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首个互联网产业示范点挂牌
2016.07.08
其他新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下设的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7月2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仪式,将该中心首个“互联网产业示范点”牌匾正式授予“东家”APP。据称,手艺中心选择“东家”APP作为首个示范点,是因为看好后者对“互联网+手艺”模式的探索有利于手艺的现代传承。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手艺人一时间备受社会关注,不过,手艺人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在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普看来,“买卖...
查看更多
中国“非遗”保护变迁:从“田野笔记”到数字档案
2016.07.08
专题报道
“大家在填表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你们的一句话,有可能是一项‘非遗’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记录。”29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专题培训班”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杨阳对着170余名来自全国“非遗”数字化采集一线的工作者,不断重复这句话。 “我们当年研究‘非遗’,靠的是一台胶片相机、一支笔、一个本子、两条腿;现在,他们有了数码相机、摄像机、电脑。这是时代的幸运,也是‘非遗’的幸运。”从事“非遗”研究超过30年的...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工作指南》撰稿座谈会召开
2016.07.08
交流培训活动
7月4日,受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苏州工艺美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工作指南》撰稿座谈会”如期在苏州召开。 文化部非遗司管理处处长郝永安、管理处干部岳青、南京大学徐艺乙教授、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陈劲松、中央美术学院教学资源管理中心主任刘巍、北京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史学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金江波、江南大学张毅教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星、贵州省非遗处...
查看更多
朱金漆木雕:宁波优美的民间美术形式
2016.06.28
专题报道
朱金漆木雕“万工轿” 朱金漆木雕的戏台螺旋顶(藻井) 民间美术是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宁波朱金漆木雕隶属于民间美术的范畴,其造型、风格均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经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有宁波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宁波朱金漆木雕中的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是当今社会常见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现象,其萌芽应该是远古时期人类的串饰。在河姆渡文化与浙东地域环境孕育下的优秀传统民间手工艺——宁波...
查看更多
昌都唐卡画师:文化记忆的复制者
2016.06.28
专题报道
地处三江流域、号称“康巴腹心”的昌都,是一处被世人逐渐熟知的热土。在其集康巴文化、卡若文化、茶马古道文化、藏东红色文化、东女国文化、三江流域文化为一体的地域文化中,唐卡艺术可谓一枝奇葩。 唐卡,被人形象地称为“可以流动的壁画”,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作为从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绘画艺术,唐卡从公元7世纪有文字记载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昌都的唐卡艺术在与不同地域文化,特别是汉族文化的交流中,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唐卡画师被称为“拉日...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日”应成为公众的“文化盛宴”
2016.06.28
论坛
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以非遗融入生活为切入点,全国举办800多场形式多样的展示宣传活动,重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6月7日《北京青年报》) 中国是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近些年来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卓有成效,无论是拥有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 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的弥足珍贵的财富,失而不可复得,让遗产“长寿延年”,千秋万代...
查看更多
1
1148
1149
1150
1151
1152
132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