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2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世界屋脊的西藏唐卡、天府之国的巴蜀锦绣、钟灵毓秀的荆楚雕刻、鱼米之乡的吴越文化……2015中国长江非遗大展,用15000多平米的展出规模,向世人呈现了中国长江流域的民间神奇。4天展期里,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人流攒动,前来看绝活的市民络绎不绝。人们用密集的关注,表达了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   非遗,这一人类在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文化,因其独特的艺术、历史价值,一直以润物细无声的品性,塑造着中华生民的性格、影响着普通大众的生活。   这么亲,又这么...
查看更多
人物
    武强年画制作工艺采用的是雕版印刷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现在,马习钦正潜心研究武强年画的制作工艺,结合现代手法,使武强年画的绘、刻、印、裱四个流程在不失传统做法的同时,更加先进。  马习钦是武强年画的原产地——河北省武强县街关镇人。自宋元开始,武强人就用当地芦草做纸,用土生杜梨树木料做版,用槐花(黄色)、石榴花(红色)、靛蓝草(蓝色)、锅底灰(黑色)榨取天然颜色来印刷年画。武强年画明初已初具规模,清康熙、嘉庆年间达到鼎盛,最高产量达1亿对开张...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艺术研究院24日在京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研究”与“传统技艺研究”方向研究生教学成果展,展出7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12位学生的牙雕、陶瓷、漆器、刺绣等96件作品。“师徒相传”的传统教学方式首次引入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实现教学相长。   据了解,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非遗保护与传承专门人才,中国艺术研究院自2013年起设置由25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导师的“传统技艺研究”方向,和由资深专家学者担任导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办非遗函〔2015〕581号 各省(区、市)文化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教育局:   为提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增强传承活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部、教育部在先期试点基础上,决定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委托有关高校、设计企业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教育培训。该计划将从传统工艺传承人群入手,逐步扩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领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长江文明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与黄河文明并列为中华文明的两大源泉。长江文明涉及的区域之广,民族人口之多,文化遗产数量之丰、密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武汉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文化厅主办的“2015·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将于11月下旬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这次大展是贯彻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对于展示宣传...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18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撰稿人之一倪彩霞介绍道,《报告》是“中国非遗保护发展年度报告”的第五本,全面分析总结了2014年度我国非遗保护发展整体状况、特点趋势、热点难点、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等。   “2015年度报告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教授担任主编。”倪彩霞透露,全书仍然沿用往年的编写惯例,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中青年老师和博士生撰稿,并聘请国内...
查看更多
论坛
  村落社区传承保持着最本源的民族文化形态,是民族文化活的细胞和基因库,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正是依附在村社文化传统中绵延存活的。   十多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普及和申遗热潮的兴起,我国体制内相关非遗机构的建立和保护工作逐步完善与规范化。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为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常态化与可持续化提供了法律保障。应当说,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速度快、力度大,资金投入也大。但由于我国多民族和地域广的现状,投入的资金与维...
查看更多
人物
  说起“八仙过海”的故事,想必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传说,八仙原来既不是神,也不是仙,而是八个颇享盛名的民间艺人。相传“八仙”过海时,一条金色鳌鱼在海上兴风作浪,溅湿了汉钟离的衣服。汉钟离心中恼怒,便拔剑斩了鳌鱼,并抽出鱼骨,蒙上鱼皮,制成了一种管状乐器,取名叫“渔鼓”。在丰县孙楼镇吴庄,曾宪启老人就是会演奏这种“神仙乐器”的人,是丰县目前唯一的一位渔鼓艺人。   为欢迎我们的到来,曾大爷小心翼翼地搬出了他的渔鼓,给我们演唱了《韩湘子度林英》。这个段子写的...
查看更多
人物
  家住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户撒乡的项老赛,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6日,正在田里做农活的项老赛接到客户电话后便匆匆赶回家里。“有人想来买几把刀。”项老赛的刀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宣传名片。   今年55岁的项老赛,自小就师从父亲,学习阿昌族世代传下来的打刀技艺,是正宗阿昌打刀世家的嫡系传人。阿昌族独特的锻打、淬火、磨刀以及夹钢等纯手工制作的各种刀具,硬可斩铁,利可削干毛巾或削老竹、剃汗毛。2006年5月,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查看更多
人物
  “如其他传统工艺一样,宣笔也面临着原材料、后继无人等传承问题”,“好在现在中国人对传统文化逐渐重视,其中毛笔字和传统书画就受到了重视,宣笔慢慢地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文年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宣笔因产于古宣州而得名。唐、宋时即奉为贡品,尤以紫毫笔倍受书画名家的追捧。   走进安徽宣城溪口镇的安徽宣州宣笔厂,仿佛走进了一个农家大院:徽式的老房,洁白的院墙。约70多平方的宣笔制作车间里,五、六个制笔工人正在低头忙碌...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