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谐钦(尼玛乡谐钦)
2018.12.14
谐钦(尼玛乡谐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班戈县 班戈县尼玛乡流传的传统歌舞“谐钦”,是藏北牧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提炼和创造的。 谐钦中的歌曲源自一千多年前祖辈们到藏北驮盐时的盐歌、到藏南运粮时的粮歌、剪羊毛时的剪羊毛歌、打酸奶时的奶桶歌、赞美山水的山歌、赞美牛羊肥壮的放牧歌等不同的歌曲。 尼玛乡谐钦的传统歌词有百首之多,有二十多种曲调,可组合二十多种舞蹈。如“诺布叮超”、“古冬”、“巴扎夏过”、“卓冬尼”、“噢若夏处”等。 在表演...
查看更多
谐钦(拉萨纳如谐钦)
2018.12.14
谐钦(拉萨纳如谐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 谐钦是藏族古老的大型仪仗歌舞,过去多在隆重的宗教仪式或在世俗生活的重要活动中表演。流传于西藏山南、拉萨、日喀则等地区,其中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纳如村一带的谐钦称为“纳如谐钦”。 谐钦相传起源于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雅砻部落的人把聂赤赞普尊为首领时,用肩膀把他抬回到部落所在的地方,从此人们叫他聂赤赞普。“聂”即颈部,“赤”是宝座,“赞普”为国王,意即“在肩上的国王”。当人们用肩膀抬“赞普”时,把自...
查看更多
谐钦(南木林土布加谐钦)
2018.12.14
谐钦(南木林土布加谐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 南木林土布加谐钦又名“次久(意为藏历初十)谐钦”,由八世班禅丹贝旺秋所创建,是历代班禅前往驻锡地扎什伦布寺时沿途所举行的盛大迎送活动中一种专门的民间舞蹈,流传在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一带。在藏语中,“谐”指歌舞,“钦”有盛况或隆重之意。南木林土布加谐钦起源于清代咸丰五年(1855),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它歌舞结合,主要在迎请活佛及上层人士举办的盛大庆典场合表演,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自娱性,为广大藏族群...
查看更多
堆谐(甘孜踢踏)
2018.12.14
堆谐(甘孜踢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四川甘孜北部地区别具一格的舞蹈流派,甘孜踢踏源于藏族本波教的祭礼舞蹈,最初是从羌姆(寺庙跳神舞)中分流演变出来的。该遗产项目主要流布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核心区为甘孜镇,并辐射周边多个乡镇及行政村。 位于雅砻江上游的甘孜县是中国西南文化名城,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县内地势开阔、天气澄澈晴朗、日照多、辐射强,有“小太阳城”之称,县内温泉遍及,又称为“温泉之都”,还有“康北粮仓”的美名。 该遗产项目是集“词、琴、歌、舞、踏点声”为一体的舞蹈表演艺术...
查看更多
堆谐(拉孜堆谐)
2018.12.14
堆谐(拉孜堆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拉孜县 流行于藏族地区的堆谐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由六弦琴伴奏的圆圈舞,原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日喀则以西和阿里地区,后逐渐在西藏各地盛行开来。传统的堆谐表演形式与羌族的洒朗和古格王朝宫堡遗址壁画中的舞蹈形式相同,男女舞者在体前或体后交叉拉手,以此区别于其他圆圈舞形式。 堆谐分为南、北两派,堆南地区人的表演属南派,风格比较优美;堆北地区人的表演属北派,风格偏于豪壮。堆谐表演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以歌唱为主...
查看更多
拉萨囊玛
2018.12.14
拉萨囊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拉萨囊玛是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室内歌舞表演,它起源于西藏阿里地区,流传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区,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拉萨囊玛舞姿优美,唱腔质朴,以赞颂自然万物为主要内容,同时表现对神灵的虔敬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拉萨囊玛的结构分为“降板”、“既板”和“觉谐”、“快板”两大段,表演时先跳慢板,这一部分舞蹈很少,以弹琴清唱为主。待舞者齐声或领舞者单独呼叫一声“勒司”,舞蹈即转入快板阶段...
查看更多
宣舞(札达卡尔玛宣舞)
2018.12.14
宣舞(札达卡尔玛宣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札达卡尔玛宣舞起源于古格时期,是古格宫廷舞之一,属于古格王宫仪仗迎宾歌舞中重要而庄严华丽的部分,广泛流行于古代西藏阿里地区和拉达克一带。后来随着古格王国的消亡,卡尔玛宣舞流落民间,几近消失。近些年来在多方努力下,通过老人们的集体回忆,才在阿里民间慢慢得到恢复。该遗产项目主要以家族方式,在西藏自治区阿里扎达县托林、低雅、楚鲁松杰、沙让、普兰县科迦等地世代相传。札达县萨让乡当巴村为札达卡尔玛宣舞的主要传承村落,村里老中青都会跳札达卡尔玛宣舞。 札达卡尔玛宣舞是...
查看更多
宣舞(古格宣舞)
2018.12.14
宣舞(古格宣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札达县 宣舞是西藏所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札达县境内地处中印边境的峡谷地带。它的起源目前可追溯到古象雄文明时期,到古格王国时期宣舞进一步得到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格遗址红庙大殿壁画中清晰地留下了宣舞的踪迹,壁画表现古格王为欢迎阿底峡大师而举行的盛大仪式场面,其中有十名身着艳丽服饰的女子在跳宣舞。据史书记载,1042年,宣舞在托林寺欢迎阿底峡大师的仪式上作为礼仪舞表演。 古格宣舞有“十三宣舞...
查看更多
宣舞(普堆巴宣舞)
2018.12.14
宣舞(普堆巴宣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 宣舞是西藏所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札达县境内地处中印边境的峡谷地带。它的起源目前可追溯到古象雄文明时期,到古格王国时期宣舞进一步得到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格遗址红庙大殿壁画中清晰地留下了宣舞的踪迹,壁画表现古格王为欢迎阿底峡大师而举行的盛大仪式场面,其中有十名身着艳丽服饰的女子在跳宣舞。据史书记载,1042年,宣舞在托林寺欢迎阿底峡大师的仪式上作为礼仪舞表演。 普堆巴宣舞是藏族...
查看更多
拉祜族芦笙舞
2018.12.14
拉祜族芦笙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拉祜族芦笙舞是拉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流行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芦笙舞是由最初的娱神祈福仪式演化而来的,其内容以表现拉祜族原始的宗教礼仪、生产生活,模拟动物,展现人的欢乐情绪等为主。拉祜族崇拜葫芦,把葫芦视作祖先诞生的母体象征。拉祜族人在葫芦上插上五根竹管制成芦笙,每年尝新节和春节跳起芦笙舞,表现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来年幸福生活的祈盼。芦笙舞经过数百代拉祜族群众和民间艺人的加工锤炼,现...
查看更多
1
1441
1442
1443
1444
1445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