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9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二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
2018.12.14
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州市 茶亭十番音乐发源于福州市台江区的茶亭街。据清乾隆年间郑洛英《耻虚斋诗抄》中的《榕城之夕竹枝词》记述:“闽山庙里夜入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由此可见,当时十番音乐在福州民间受欢迎的状况。很早以前,福州民间盛行舞龙灯。后来为龙舞伴奏的打击乐逐渐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使用的乐器有狼杖、大小锣、大小钹等五种。人们为了避免五件乐器组合的单调性,在其中加进管弦乐器笛子、逗管、椰胡等...
查看更多
舟山锣鼓
2018.12.14
舟山锣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舟山市 舟山市地处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以南的浙江东北部,其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当地民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而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孕育了独特的民间艺术,舟山锣鼓就是其中的代表。 旧时的舟山锣鼓大多出现在民间乡里的红白喜事、庙会庆典及渔民祭海等活动中。1949年后,这一民间音乐形式在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参与和整理下正式定名为“舟山锣鼓”。在1957年莫斯科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舟山锣鼓曾荣获世界民家音乐比赛金质奖章...
查看更多
嵊州吹打
2018.12.14
嵊州吹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嵊州市 嵊州吹打起源于民间的庙会活动。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嵊州就有“村民社赛”、庙会祭祀活动。千百年来世代相传,到明代中叶,境内村村有庙有祠堂,庙堂之中又有戏台。 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嵊州民间音乐逐渐形成东西乡两大派系,西乡一派以长乐镇农民乐队为代表,在传承中逐渐形成锣鼓与吹奏相结合的演奏方式,其中“尖号”的吹奏方法,将吹气演奏改为吸气演奏,使得号声更加高亢激越,穿透力、传递力更强。这种吸气演...
查看更多
海州五大宫调
2018.12.14
海州五大宫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 海州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古称。海州五大宫调是指流布在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的以【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等为基本腔调的一种用曲牌连缀体来演唱的艺术形式。 海州民众演唱小曲的习俗由来已久。明代嘉靖、隆庆以后,海州五大宫调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随盐业河运广为流传。由于地处苏、鲁接壤处,海州成为江淮方言和北方方言的交汇地带,历史上南北方的小曲杂调均在此流传生根,呈现出既融会贯通又诸调杂陈的特...
查看更多
江南丝竹
2018.12.14
江南丝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及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使用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而得名。 明代嘉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在太仓南码头创制出昆曲水磨腔,当时由张野塘等组成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用工尺谱演奏。其后丝竹音乐基本由昆曲班社、堂名鼓手兼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专职演奏班社。至明代万历末年,新乐种“弦索”在吴中(苏州地区)形成,成为江南丝竹音乐...
查看更多
江南丝竹
2018.12.14
江南丝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太仓市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名。 明代嘉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们在太仓南码头创制昆曲水磨腔的同时,以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组成了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用工尺谱演奏,由昆曲班社、堂名鼓手兼奏,后逐渐形成丝竹演奏的专职班社。明万历末在吴中(苏州地区)形成了新的乐种“弦索”,可算是江南丝竹的前身。它与民俗...
查看更多
江南丝竹
2018.12.14
江南丝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名。 明代嘉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们在太仓南码头创制昆曲水磨腔的同时,以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组成了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用工尺谱演奏,由昆曲班社、堂名鼓手兼奏,后逐渐形成丝竹演奏的专职班社。明万历末在吴中(苏州地区)形成了新的乐种“弦索”,可算是江南丝竹的前身。它与民俗活动密...
查看更多
辽宁鼓乐
2018.12.14
辽宁鼓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 辽宁鼓乐自古以来就十分盛行,曾对东北各地的鼓乐产生过深远影响。辽宁省辽阳市出土的汉魏时期古墓壁画中就有古代的鼓吹演奏图,并且题有“鼓吹演跌欢戏”六字。 辽宁鼓乐早期为笙管乐,明清时期加入了唢呐乐,清代中叶乐队定型并趋于成熟。从曲目上看,它保留了少部分唐宋曲牌,大部分则是元明南北曲和明清曲牌;从结构上看,鼓乐曲体十分严谨,每一类乐曲都有一定的结构模式,板数规定十分严格。特别是其中的汉曲、大牌子曲,有着明显的唐...
查看更多
辽宁鼓乐
2018.12.14
辽宁鼓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 辽宁鼓乐自古以来就十分盛行,曾对东北各地的鼓乐产生过深远影响。辽宁省辽阳市出土的汉魏时期古墓壁画中就有古代的鼓吹演奏图,并且题有“鼓吹演跌欢戏”六字。 辽宁鼓乐早期为笙管乐,明清时期加入了唢呐乐,清代中叶乐队定型并趋于成熟。从曲目上看,它保留了少部分唐宋曲牌,大部分则是元明南北曲和明清曲牌;从结构上看,鼓乐曲体十分严谨,每一类乐曲都有一定的结构模式,板数规定十分严格。特别是其中的汉曲、大牌子曲,有着明显的唐...
查看更多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2018.12.14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茂县 羌笛是一种由两根长约15至20厘米、筒孔大小一致的竹管并在一起,用丝线缠绕,管头插着竹簧的民间竖吹乐器。它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 赤布苏、沙坝地区的羌笛是秦汉战乱年间由南迁的羌族人从西部地区带来的。据史料记载,西汉前,羌笛面上有四孔,公元1世纪时由音乐家京房加一高音按孔,成为五孔。东汉马融在《长笛赋》中曾有“近世双笛从羌起”的记述。发展到近代...
查看更多
1
1495
1496
1497
1498
1499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