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保护关键在于提高文化自觉
2008.05.27
“非遗”保护关键在于提高文化自觉
其他新闻
“非遗”保护关键在于提高文化自觉 自2003年以来,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作为全国的综合试点省,浙江无论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名录项目的数量,保护工作机制的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建设,还是保护管理工作机构的组建,都为全国瞩目。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浙江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建新。  ...
查看更多
乌克兰
2008.05.27
乌克兰
缔约国
查看更多
宋代缂丝与宋绣
2008.05.27
宋代缂丝与宋绣
专题报道
宋代缂丝与宋绣宋代缂丝 宋代缂丝比唐代缂丝更加精湛,成为宋代著名的丝织艺术品。缂丝这一名称也是自宋朝才开始产生,尤以大幅的缂丝画为特色,其品格高雅,富贵气质十足,多为宫庭所宝藏,身价骄人,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其珍贵。缂丝工艺本身的原理并不复杂,它的高贵,首先在于耗费工时巨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其次是缂丝技艺易学而难精,虽摹缂书画,并非简单的依样画葫芦,而是需要相当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深厚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
查看更多
世界文化多样化日
2008.05.27
世界文化多样化日
专题报道
世界文化多样化日 2007年3月18日,《保护与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公约》(简称《文化多样性公约》)生效,为今年的5月21日世界文化多样化日的庆祝增添了特殊的意义。艺术家和创造者将要通过语言、声音和形象来展现他们为促进相互理解以及文化间的对话所做出的极有价值的贡献。此外,全民社会将有机会展示他们对保护和促进文化和谐的支持。 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大会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宣言》,并宣布5月21日为“世界文化多样化日”,此后每...
查看更多
瑶族服饰
2008.05.28
瑶族服饰
专题报道
瑶族服饰湖南常宁瑶族湖南隆回花瑶一 人类服装具体起源何时,恐怕难以准确考证,但是人类的童年从蒙昧时代进入早期文明,生存的环境和条件衍变了生活方式,劳动成了主要的生存手段和过程,人类又在实践中掌握了耕织技能,于是服装在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衣、食、住、行”中排在了首位。劳动和生活的基本需求验证了服装最早源于使用功能。 瑶族自古就是一个热爱生活、有着丰富审美情趣的民族。古代一直就有盘瓠后人“好五色斑衣”的说法,丰富多样、绚丽多姿的瑶族服饰分有头饰、胸...
查看更多
热贡艺术:青藏民间文化奇葩
2008.05.28
热贡艺术:青藏民间文化奇葩
专题报道
热贡艺术:青藏民间文化奇葩 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藏传佛教艺术,在佛教艺术各门类中独树一帜。作为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热贡艺术熔宗教艺术的神圣肃穆、民间艺术的纯朴自然与地方特色于一炉,如一枝出墙红杏,开放在青藏高原并享誉世界。金色山谷里的艺术之花 热贡,是藏语对青海省同仁县一带的称谓,意为“金色的山谷”。热贡地区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热贡艺术”的发源地,盛产唐卡、堆绣、佛塑和宗教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坐落在隆务河中游河谷地带的...
查看更多
苗族银饰:用白银写的诗
2008.05.29
苗族银饰:用白银写的诗
专题报道
苗族银饰:用白银写的诗 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当你在苗乡行走,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或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巷、山道,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花边和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特别是那满身银光闪闪、环佩叮当的银饰,一定会令你的眼睛为之一亮。苗族人的银饰情 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明得到一脉相承,这在很大程度...
查看更多
专家称都江堰不会失去世界文化遗产名号
2008.05.29
专家称都江堰不会失去世界文化遗产名号
其他新闻
专家称都江堰不会失去世界文化遗产名号 地震中,四川近半重点文物受损,但两千年都江堰却屹立不倒 现代人要求新建筑防震,却忽视了古建筑 在都江堰市的几条主干道上,挂着同一条标语:“学习李冰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秦人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蜀人俱敬其如神明;然而为祀李冰父子而修建的二王庙,却在地震中遭遇灭顶之灾。 地震中,与水利工程一道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群,九成垮塌。 二王庙的毁灭,只是巴蜀文物遭逢整体浩劫的一个缩...
查看更多
一生挚爱是剪纸
2008.05.30
一生挚爱是剪纸
人物
一生挚爱是剪纸――记工艺美术大师傅作仁傅作仁还珠格格(剪纸)傅作仁东方红史诗之欢庆解放(剪纸) 傅作仁 4月的威海,云淡风轻。在“东风颂剪纸大展”上,记者再一次遇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傅作仁。采访就在宾馆的房间,与其说是采访,倒不如说是聊天,73岁高龄的傅老不仅随和,也很健谈,谈起他钟爱一生的剪纸艺术,真是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笑泪相伴的剪纸生涯 “我走到哪里,就会把剪纸艺术带到哪里,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傅作仁出生在东北黑土地上一个满族家...
查看更多
震灾殃及羌族民间艺术
2008.05.30
震灾殃及羌族民间艺术
其他新闻
震灾殃及羌族民间艺术 编者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句赋予羌笛的意味未免悲凉、肃杀,但因诗句流传甚广,羌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也因此广为人知。与羌笛这种古老的乐器一样,羌族的刺绣、剪纸、碉楼等民间艺术形式同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是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直观表征。突如其来的地震使羌族人口数量有所下降,灾后重建期间,很多人会从山区搬到其他城市居住,这将给羌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来巨大困难。我们不禁为那些代代相传的原生...
查看更多
1
107
108
109
110
111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