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多姿多彩的侗寨建筑文化
专题报道
多姿多彩的侗寨建筑文化鼓楼、戏楼(右)、风雨桥    在国家文物局审定通过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35个“重设目录”中,贵州有两项入选,分别是第28项“黔东南苗族村寨:苗岭山区雷公山麓苗族村寨”和第29项“黔东南侗族村寨:六洞、九洞侗族村寨”。后者包括六洞地区的黎平堂安寨、已伦寨、纪堂寨、登杠寨、登江寨、厦格寨、地坪寨和肇兴鼓楼风雨桥,以及九洞地区的从江增冲寨、银潭寨、则里寨、占里寨、高阡寨、信地寨、榕江大利寨、宰荡寨、黎平登岑寨和述洞寨。侗寨民居...
查看更多
专家座谈羌族文化抢救与保护
其他新闻
专家座谈羌族文化抢救与保护      5月30日,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与保护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由国家民委主办,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到会并讲话。来自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等从事羌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绍明建议,对羌族物质文化的历史文物古迹等,要按照“整旧如旧”原则加以恢复;对体现羌族衣食住行的现存物质文化,要加以保护和恢复,在传统的基础上恢复并考虑防震和现代科学技术...
查看更多
大地震后抢救保护羌族文化
其他新闻
大地震后抢救保护羌族文化    地震中,汶川最大、最古老的羌寨垮塌。    地震不仅减少了羌族的人口,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也会有人从山区搬到大城市居住,这将给保护羌族文化带来新的困难。    中国羌族(古羌和现代羌族)历史悠久,现有人口约32万人,其中70%以上分布在四川。四川境内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这几个地区中,除了松潘以外,其他都是这次5?12大地震的重灾区。虽然还没有最终的伤亡数据,目前...
查看更多
普查就要一个也不漏
其他新闻
普查就要一个也不漏    从去年开始,浙江宁波所有乡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员只要打开宁波文化网的“文化论坛”,就能在上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专栏”中了解文化部、浙江省、宁波市、各县区有关普查的要求,参考普查文本的优秀范例,同时上传自己所属乡镇(街道)的普查线索。全市11个县(市)、区普查所得的20万条线索,在这里都能一一点开。此外,宁波还创造性地实施了“村报普查线索、乡查重点项目、县做规范文本”的工作流程,设计简化了普查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搜宝”之...
查看更多
1400年羌文化遭重创 文化传人大量遇难
其他新闻
1400年羌文化遭重创 文化传人大量遇难    1400年羌文化受到严重损伤  代表羌族文化精华的羌寨在此次地震中很多都垮塌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对于今日的北川来说,羌笛今后还有没有人会吹,有多少人会吹,至今还是未知数。  “谁也没想到北川会遭此劫难。这次大地震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中的805件馆藏文物全部被埋,无一幸免,大量研究羌族文化的知名专家也在地震中遇难。羌族文化这次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再不采取紧急抢救措施,中国羌族文化有可能...
查看更多
国家民委启动紧急项目抢救羌族文化遗产
其他新闻
国家民委启动紧急项目抢救羌族文化遗产    据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托中国民族博物馆进行的紧急抢救羌族文化遗产项目已于日前启动,文化遗产实地调研、损毁评估以及征集、记录工作即将展开。     30日在京举行的四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座谈会上,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韦荣慧介绍说,在四川地震中,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北川羌族自治县严重受灾,大量物质文化遗产损毁,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遇难。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可追溯到...
查看更多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管理软件”使用情况调查的通知
通知公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管理软件”使用情况调查的通知    2006年9月,按照文化部的工作要求,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管理中心组织研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管理软件(单机版)”,举办培训班,提供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使用。其后,我们陆续接到许多各地使用部门的来信和电话咨询,根据大家的反馈信息,我们对软件进行了数次升级,增加了一些功能并对软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正。    在普查管理软件的基础上,我们研发完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管理软...
查看更多
昆曲《牡丹亭》本月赴英 白先勇主动担任总制作人
其他新闻
昆曲《牡丹亭》本月赴英白先勇主动担任总制作人     有“昆曲义工”之称的台湾作家白先勇将携青春版昆曲《牡丹亭》首次登陆英国,该剧将于6月3日至8日在伦敦著名的萨德勒斯韦尔斯剧院上演。   白先勇近日在伦敦举行新闻发布会推介这出戏。他说,中国明朝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中国文学中最美丽的爱情神话”之一,并强调:“昆曲《牡丹亭》不只是一出戏,它是中华民族最精致的艺术,是对中国文化的宣扬。”   昆曲艺术被誉为中国“百戏之祖”,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
查看更多
绵竹年画:千年古邑的艺术奇葩
专题报道
绵竹年画:千年古邑的艺术奇葩     绵竹,这个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绵竹年画享誉全国。地震中,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的房屋大部分垮塌,废墟中到处可见散落的画板、画架和未完成的画稿,残垣断壁上彩绘的“五谷丰登”、“莲莲有鱼”等年画图案依稀可见。棚花村就是远近闻名的绵竹年画村之一。  近日,记者询问当地一位朋友:绵竹年画珍贵的老版文物是否毁于一旦?绵竹年画未来命运如何?朋友说:“人在,传统在,技艺在,有着500多年历史的绵竹年画...
查看更多
千年古琴音收藏不绝声 如何收藏和辨识古琴
专题报道
千年古琴音收藏不绝声 如何收藏和辨识古琴    在古琴的流传过程中,古琴的演奏已经从一种技能变成一种文化蕴含的标志,古琴的角色也从演奏乐器发展成一种标志着儒雅风范的文化收藏、一种文人墨客闲情雅致的精神象征,于是古琴的收藏也定格为文人雅士对古琴所蕴含的风雅追求。     两年前,浙江省博物馆首次对馆内一批尘封53年之久的古琴进行鉴定。著名古琴演奏家、作曲家、广陵派的代表人物成公亮先生根据琴腹款识、琴背铭文、外形、油漆断纹等方面仔细鉴定后认为,在这32张古琴中...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