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灯舞(无为鱼灯)
2018.12.14
灯舞(无为鱼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无为县 无为鱼灯是安徽省无为县民间流传的传统灯舞。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正月三十民间都要玩鱼灯。 当地的民间习俗,玩鱼灯的第一天叫“开灯”,最后一天叫“收灯”。从开灯第一天起要摆供桌,由全村人负责祭礼,请道士做道场,一直到玩灯结束止。如村里有传染病流行或农作物遭遇虫害,都要玩鱼灯许愿还愿,将鱼灯作“神灵”来驱恶、赶魔、求平安。当地民间俗谚:“烧香打醮,抵不上红灯一绕。”认为鱼灯是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
查看更多
灯舞(上舍化龙灯)
2018.12.14
灯舞(上舍化龙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舍化龙灯起源于民间闹春灯舞,亦称“花龙灯”,发源于浙江省安吉县梅溪镇上舍村,流传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长兴县和安徽省广德县(现广德市)一带。清嘉庆年间,上舍村杨氏祖先将庙会上演出的花灯串成龙形,扎龙头、龙尾,称“花龙灯”。传至道光年间,艺人杨九林发展出龙灯“四变”,同时配扎12盏花瓶灯,2只头牌灯,演变为化龙灯。 上舍化龙灯表演时由2人执头牌灯领路。进各家拜门时,先以花灯形象在正堂绕廊柱“走阵”,有四角阵、剪刀阵、元宝阵、篱笆阵等。变龙形式有两种:一是在...
查看更多
灯舞(青田百鸟灯舞)
2018.12.14
灯舞(青田百鸟灯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青田百鸟灯舞是以鸟为表演题材的传统舞蹈,主要流布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的鹤城街道、瓯南街道、山口镇、方山乡、仁庄镇等地,并流传到杭州市、衢州市等地。该遗产项目历史悠久,据清康熙年间《青田县志·岁时风俗篇》记载,其渊源可追溯至唐景云年间。 青田百鸟灯舞一般先发放灯帖,然后登门表演庆贺。表演时每人手举1盏鸟灯,以2盏插在花瓶灯中的“牡丹花”为领队,凤凰居首,紧跟多种鸟灯,通过“走阵”变化各种队形,演绎“百鸟觉醒”“莺歌燕舞”“孔雀开屏”“百鸟争鸣”“喜鹊衔梅...
查看更多
灯舞(郧阳凤凰灯舞)
2018.12.14
灯舞(郧阳凤凰灯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郧阳凤凰灯舞是流传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的一种传统花灯舞蹈形式,民间俗称“玩凤凰”。清光绪初年,郧县老城(现十堰市郧阳区)就有金家巷(汪家)、盐店巷(耿家)、东茶巷(柴家)等知名玩凤凰班底,随着人们对凤灯的喜爱,“玩凤凰”逐渐流布全县。 凤凰灯舞由男性青壮年1人掌凤头,1人掌凤身表演,模仿传说中凤凰的各种形态。另有4盏鲜花灯、2盏牡丹灯、1盏太阳灯、2盏云灯,分别举着立于表演场地四周,起陪衬烘托作用。表演程序按凤鸣、出巢、游园、寻牡丹等套路进行。表演进入高潮...
查看更多
沧州落子
2018.12.14
沧州落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南皮县 落子也叫“乐子”,是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它起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清末民初曾一度活跃,而以南皮县和沧县最为盛行。沧州落子演出时,一对对青年男女手执“彩扇”、“竹板”、“霸王鞭”等载歌载舞,十分热闹。发展初期,沧州落子只有4人执鞭表演,至清末民初出现了半农半艺的落子艺人,逐渐形成10人执鞭、6人执板、4人执扇的表演形式。落子有文武之分,以唱为主的称“文落子”,以武术和戏曲筋斗穿插其中的称“武落子...
查看更多
十八蝴蝶
2018.12.14
十八蝴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永康市 民间舞蹈十八蝴蝶又名“彩蝶迎春”,流传于浙江省永康市境内。它源于宋代方岩胡公庙会的娱神活动。1946年秋,村民王春山等人从蚌壳舞演员背挂蚌壳道具的张合动作中得到启发,制作出蝴蝶道具并将之用于精心编排的舞蹈队形,由此形成绚丽多姿而又别具一格的十八蝴蝶。 十八蝴蝶可以在舞台、广场、风景区甚至街头巷尾表演,演出时由18名少女身披竹篾丝绸制作的蝴蝶造型扮演彩蝶,与花仙结伴翩翩起舞,舞蹈过程中队形不断变化,排列...
查看更多
火老虎
2018.12.14
火老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凤台县 火老虎是流传于安徽省凤台县山口村和淮丰村的一种民间舞蹈,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其演出活动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五举行。火老虎所用道具分虎头、虎身、虎尾三部分,显示出夸张写意的特点。虎头制作时先用竹篾扎成骨架,然后缀上捻子;制作虎身是将21块泡桐板以细铁丝连接起来,每块泡桐板上钻出12个等距的小孔,再将捻子安进小孔里;最后用桑树条弯成上翘的形状,即成虎尾。表演者化装时戴上老头帽,护住头和脖子,只露眼睛,再...
查看更多
商羊舞
2018.12.14
商羊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鄄城县 商羊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它发源于山东鄄城县北部地区,流传于李进士堂镇、旧城镇一带,而以李进士堂镇的杏花岗村最为突出。据考证,此舞起源于商周时期,至春秋战国趋于成熟,宋明时期达于鼎盛。它最初是古代人模仿商羊动作进行的一种求雨活动,久而久之,求雨活动与传统祭祀仪式结合在一起,经过鄄城先民的升华和完善,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舞蹈模式,自商周世代相传至今。鄄城县旧城镇杏花岗村的杏花岗上有座三关庙,内塑尧、舜、禹像,每...
查看更多
跑帷子
2018.12.14
跑帷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汤阴县 跑帷子是活跃在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城东白营、胡营、东西隆村一带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相传它起源于春秋时期,它原为齐国将士纪念国君桓公之妾卫女的一项祭祀活动,至秦汉逐渐成形,后演变成一种大型的民间广场舞蹈,传承至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跑帷子具有古代战争和民间祭祀活动的双重特点,与其他舞蹈相比,其舞步、阵式、道具、配乐等都别具一格,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由72名青壮年男性表演,每人手持一根染成红黑两色的...
查看更多
官会响锣
2018.12.14
官会响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项城市 官会响锣是一种以铜锣为道具的民间舞蹈形式,它在河南省项城市流传甚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传说清代乾隆年间皇帝下江南体察民情,安徽、河南、山东一带的官员到官会迎接。当地村民将锣和舞蹈连在一起,编排出响锣舞以欢迎皇帝。舞蹈得到官员和民众的一致认可,就此形成固定样式,代代相传。数百年来,官会响锣一直活跃于豫东广大农村地区,在红白喜事和庙会庆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受地方民众的喜爱。 官会响锣以锣为道具...
查看更多
1
1132
1133
1134
1135
1136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