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瑶族长鼓舞
2018.12.14
瑶族长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 瑶族长鼓舞是中国瑶族的一种民间舞蹈,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的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及庆祝丰收、乔迁或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历史悠久,它脱胎于起源很早的祭盘王仪典及一些巫术活动中的舞蹈,现已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文娱活动。 长鼓在瑶语中称为“公”,瑶族长鼓以两鼓对接,中腰较细,可以握持,两端各以羊皮面覆蒙鼓面。瑶族长鼓舞有多种表演套路,或专门表现造屋动作,或在舞蹈中融入动植物有趣的...
查看更多
瑶族长鼓舞
2018.12.14
瑶族长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 瑶族长鼓舞是中国瑶族的一种民间舞蹈,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的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及庆祝丰收、乔迁或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历史悠久,它脱胎于起源很早的祭盘王仪典及一些巫术活动中的舞蹈,现已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文娱活动。 长鼓在瑶语中称为“公”,瑶族长鼓以两鼓对接,中腰较细,可以握持,两端各以羊皮面覆蒙鼓面。瑶族长鼓舞有多种表演套路,或专门表现造屋动作,或在舞蹈中融入动植...
查看更多
瑶族长鼓舞(小长鼓舞)
2018.12.14
瑶族长鼓舞(小长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小长鼓舞是瑶族支系“过山瑶”的民间传统舞蹈,流传于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瑶族聚居地。舞者在唢呐伴奏下,手握长鼓边敲边舞,因其鼓形较小,为区别于瑶族另一支系排瑶的“长鼓舞”,而称“小长鼓舞”。 小长鼓舞有“七十二套路”之称,主要有“盖新房舞”和“造鼓舞”。 盖新房舞以“莲花盖顶”、“漂洋过海”、“金鸡展翅”等动作表现“寻屋地”、“挖屋地”、“砍木”、“上梁”等盖新房的全过程...
查看更多
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
2018.12.14
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 黄泥鼓舞主要分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六巷乡、罗香乡的“坳瑶”聚居地区,是很有地域特色的瑶族长鼓舞。 跳黄泥鼓舞是坳瑶祭祀盘王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祭祀活动多在秋收后进行,一般是一个村寨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也有一家一户举行的。 黄泥鼓分公鼓、母鼓两种;公鼓腰部细长,母鼓腰部粗短。打黄泥鼓时要用黄泥浆涂在鼓皮上调音,黄泥鼓也因此而得名。 跳黄泥鼓舞的都是男子,分别持公鼓...
查看更多
傣族象脚鼓舞
2018.12.14
傣族象脚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象脚鼓舞是傣族流行最广泛、表演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民族舞蹈。它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多种表演形式,可在多种场合表演或自娱。表演目的在于祭祀神灵,驱灾避邪,庆贺丰年。象脚鼓舞不仅流传于国内的傣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而且还传播到东南亚许多国家。 关于象脚鼓起源的民间传说很多,如夫妻模仿芒果落水声音制成的;人们杀死制造洪水的恶龙,用龙皮欢庆胜利而制成的等。但最早的记载见于...
查看更多
傣族象脚鼓舞
2018.12.14
傣族象脚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潞西市 象脚鼓舞是傣族流行最广泛、表演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民族舞蹈。它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多种表演形式,可在多种场合表演或自娱。表演目的在于祭祀神灵,驱灾避邪,庆贺丰年。象脚鼓舞不仅流传于国内的傣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而且还传播到东南亚许多国家。 关于象脚鼓起源的民间传说很多,如夫妻模仿芒果落水声音制成的;人们杀死制造洪水的恶龙,用龙皮欢庆胜利而制成的等。但最早的记载见于明代《百夷传...
查看更多
羌族羊皮鼓舞
2018.12.14
羌族羊皮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汶川县 羌族羊皮鼓舞羌语称为“莫恩纳莎”或“布滋拉”,主要流行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的龙溪、雁门、绵篪等地,而以龙溪乡阿尔村的巴夺寨最为典型。据文献记载,羊皮鼓舞原是羌族“释比”做法事时跳的一种宗教舞蹈,后逐渐演变为民间舞蹈。 羊皮鼓舞是羌族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神秘而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祭祀色彩。其动作既刚劲有力,又卑微谦逊,体现出舞者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 释比也称为...
查看更多
毛南族打猴鼓舞
2018.12.14
毛南族打猴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平塘县 打猴鼓舞是毛南族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流传在贵州省平塘县的毛南族聚居区。打猴鼓舞一直在不足十万人口的毛南族中发展传承,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该舞蹈分为“猴王出世”、“猴子敲桩”和“猴子引路”三部分。一人击铜鼓,一人击皮鼓,多人表演,动作滑稽、诙谐,全模仿猴子,内容独特,被誉为舞蹈中的“活化石”。 打猴鼓舞的表演有男子独舞、双人舞和多人舞三种形式,整个舞蹈显现出狂、野、粗、灵的风格特点。打猴鼓舞分“猴王...
查看更多
瑶族猴鼓舞
2018.12.14
瑶族猴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荔波县 瑶族猴鼓舞瑶语称为“玖格朗”,是白裤瑶先民为纪念祖先和与之紧密相关的“先猴”而自发形成的一种仪式舞蹈,仅在贵州省荔波县境内的白裤瑶居住区流传。 瑶族猴鼓舞以皮鼓和铜鼓为乐器,表演时由皮鼓手担任领舞和指挥。众人围着皮鼓站成一大圈,另一侧悬吊几面乃至十几面铜鼓。每面铜鼓两名乐手,一人击鼓,一人在鼓后手持饭甑般的“共鸣箱”如戽水样一进一出,以使鼓声更加厚重深沉。皮鼓手围着皮鼓一边敲击,一边舞蹈跳跃。众人踩着...
查看更多
高山族拉手舞
2018.12.14
高山族拉手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华安县 拉手舞是高山族的一种自娱性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台湾岛的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兰屿岛和西部平原,以及大陆的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高山族拉手舞可在喜庆节日或婚庆仪式上表演,也可在平时供娱乐之用。日常跳拉手舞少则三五人,多则数十人,盛大节日时参加者可达数百人之众。跳舞时参加者围成一圈或数圈,多沿着圆圈或面向圆心进退,此外还有单排、双排、螺旋、龙摆尾等队形。舞蹈中通常由...
查看更多
1
1134
1135
1136
1137
1138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