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
2018.12.14
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弥勒县 彝族三弦舞是彝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在休闲或欢乐时,彝族人往往都会跳起它。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彝族支系对三弦舞各有不同称谓,流传于阿细彝区的三弦舞称“阿细跳月”,流传于撒尼彝区的三弦舞称“撒尼大三弦”。三弦舞是一种群体性的舞蹈,男女都可参加,但跳舞时只有男子使用三弦,女子只是踏着节奏伴舞。彝族三弦舞分为大三弦舞和小三弦舞两种,年轻人跳舞时用的是大三弦,所以叫“大三弦舞”;中老年人跳舞时用的三弦较小,因而称...
查看更多
纳西族热美蹉
2018.12.14
纳西族热美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 纳西族热美蹉是纳西族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的一种原始集体歌舞,流传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坝子东北的大东乡,包括玉龙雪山以东、金沙江以西的崇山峻岭和沿江小片河谷地带。“热美蹉”是纳西语的汉字记音,纳西族热美蹉的历史沿革无明确的文字记载,据和世文等人对丽江地区歌舞的对比研究,它与至今保留在金沙江河谷地带宁蒗一侧的“窝热热”十分相似。 纳西族热美蹉将诗、歌、舞浑然融为一体,完整成套,表演时男女混唱,集体舞蹈...
查看更多
布朗族蜂桶鼓舞
2018.12.14
布朗族蜂桶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布朗族蜂桶鼓舞是布朗族跳鼓的总称,它起源于布朗族的创世传说和祭祀活动,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大文乡等的布朗族村寨中流传。 布朗族蜂桶鼓舞由跳蜂桶鼓(克广)、跳象脚鼓(克广紧)和跳甩手巾(习袜帕洁)三个部分组成,它有5种套路、三步和五步两种基本步伐,其中“三步舞”动作优柔缓慢,“五步舞”动作激越刚健。蜂桶鼓舞既适合广场演出,也适合舞台演出,人数可多可...
查看更多
普米族搓蹉
2018.12.14
普米族搓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搓蹉汉语意为“跳舞”,是普米族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的通甸、河西、啦井、金顶及磴等乡镇普米族聚居的村寨。由于搓蹉以四弦的“比柏”伴奏,以羊皮鼓击节,因此又被称为“四弦舞”、“羊皮舞”。 搓磋源于普米族传说,据说很久以前,一位英俊的普米族小伙子,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与仙女相会,第二天清晨仙女飘然而逝,小伙子为了纪念心中的仙女,便创作了一套搓磋舞。搓磋舞有很多形式,比如...
查看更多
拉祜族芦笙舞
2018.12.14
拉祜族芦笙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拉祜族芦笙舞是拉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流行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芦笙舞是由最初的娱神祈福仪式演化而来的,其内容以表现拉祜族原始的宗教礼仪、生产生活,模拟动物,展现人的欢乐情绪等为主。拉祜族崇拜葫芦,把葫芦视作祖先诞生的母体象征。拉祜族人在葫芦上插上五根竹管制成芦笙,每年尝新节和春节跳起芦笙舞,表现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来年幸福生活的祈盼。芦笙舞经过数百代拉祜族群众和民间艺人的加工锤炼,现...
查看更多
宣舞(普堆巴宣舞)
2018.12.14
宣舞(普堆巴宣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 宣舞是西藏所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札达县境内地处中印边境的峡谷地带。它的起源目前可追溯到古象雄文明时期,到古格王国时期宣舞进一步得到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格遗址红庙大殿壁画中清晰地留下了宣舞的踪迹,壁画表现古格王为欢迎阿底峡大师而举行的盛大仪式场面,其中有十名身着艳丽服饰的女子在跳宣舞。据史书记载,1042年,宣舞在托林寺欢迎阿底峡大师的仪式上作为礼仪舞表演。 普堆巴宣舞是藏族...
查看更多
宣舞(古格宣舞)
2018.12.14
宣舞(古格宣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札达县 宣舞是西藏所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札达县境内地处中印边境的峡谷地带。它的起源目前可追溯到古象雄文明时期,到古格王国时期宣舞进一步得到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格遗址红庙大殿壁画中清晰地留下了宣舞的踪迹,壁画表现古格王为欢迎阿底峡大师而举行的盛大仪式场面,其中有十名身着艳丽服饰的女子在跳宣舞。据史书记载,1042年,宣舞在托林寺欢迎阿底峡大师的仪式上作为礼仪舞表演。 古格宣舞有“十三宣舞...
查看更多
宣舞(札达卡尔玛宣舞)
2018.12.14
宣舞(札达卡尔玛宣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札达卡尔玛宣舞起源于古格时期,是古格宫廷舞之一,属于古格王宫仪仗迎宾歌舞中重要而庄严华丽的部分,广泛流行于古代西藏阿里地区和拉达克一带。后来随着古格王国的消亡,卡尔玛宣舞流落民间,几近消失。近些年来在多方努力下,通过老人们的集体回忆,才在阿里民间慢慢得到恢复。该遗产项目主要以家族方式,在西藏自治区阿里扎达县托林、低雅、楚鲁松杰、沙让、普兰县科迦等地世代相传。札达县萨让乡当巴村为札达卡尔玛宣舞的主要传承村落,村里老中青都会跳札达卡尔玛宣舞。 札达卡尔玛宣舞是...
查看更多
拉萨囊玛
2018.12.14
拉萨囊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拉萨囊玛是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室内歌舞表演,它起源于西藏阿里地区,流传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区,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拉萨囊玛舞姿优美,唱腔质朴,以赞颂自然万物为主要内容,同时表现对神灵的虔敬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拉萨囊玛的结构分为“降板”、“既板”和“觉谐”、“快板”两大段,表演时先跳慢板,这一部分舞蹈很少,以弹琴清唱为主。待舞者齐声或领舞者单独呼叫一声“勒司”,舞蹈即转入快板阶段...
查看更多
堆谐(拉孜堆谐)
2018.12.14
堆谐(拉孜堆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拉孜县 流行于藏族地区的堆谐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由六弦琴伴奏的圆圈舞,原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日喀则以西和阿里地区,后逐渐在西藏各地盛行开来。传统的堆谐表演形式与羌族的洒朗和古格王朝宫堡遗址壁画中的舞蹈形式相同,男女舞者在体前或体后交叉拉手,以此区别于其他圆圈舞形式。 堆谐分为南、北两派,堆南地区人的表演属南派,风格比较优美;堆北地区人的表演属北派,风格偏于豪壮。堆谐表演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以歌唱为主...
查看更多
1
1136
1137
1138
1139
1140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