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堆谐(甘孜踢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四川甘孜北部地区别具一格的舞蹈流派,甘孜踢踏源于藏族本波教的祭礼舞蹈,最初是从羌姆(寺庙跳神舞)中分流演变出来的。该遗产项目主要流布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核心区为甘孜镇,并辐射周边多个乡镇及行政村。 位于雅砻江上游的甘孜县是中国西南文化名城,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县内地势开阔、天气澄澈晴朗、日照多、辐射强,有“小太阳城”之称,县内温泉遍及,又称为“温泉之都”,还有“康北粮仓”的美名。 该遗产项目是集“词、琴、歌、舞、踏点声”为一体的舞蹈表演艺术...
查看更多
谐钦(南木林土布加谐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      南木林土布加谐钦又名“次久(意为藏历初十)谐钦”,由八世班禅丹贝旺秋所创建,是历代班禅前往驻锡地扎什伦布寺时沿途所举行的盛大迎送活动中一种专门的民间舞蹈,流传在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一带。在藏语中,“谐”指歌舞,“钦”有盛况或隆重之意。南木林土布加谐钦起源于清代咸丰五年(1855),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它歌舞结合,主要在迎请活佛及上层人士举办的盛大庆典场合表演,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自娱性,为广大藏族群...
查看更多
谐钦(拉萨纳如谐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      谐钦是藏族古老的大型仪仗歌舞,过去多在隆重的宗教仪式或在世俗生活的重要活动中表演。流传于西藏山南、拉萨、日喀则等地区,其中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纳如村一带的谐钦称为“纳如谐钦”。   谐钦相传起源于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雅砻部落的人把聂赤赞普尊为首领时,用肩膀把他抬回到部落所在的地方,从此人们叫他聂赤赞普。“聂”即颈部,“赤”是宝座,“赞普”为国王,意即“在肩上的国王”。当人们用肩膀抬“赞普”时,把自...
查看更多
谐钦(尼玛乡谐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班戈县      班戈县尼玛乡流传的传统歌舞“谐钦”,是藏北牧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提炼和创造的。   谐钦中的歌曲源自一千多年前祖辈们到藏北驮盐时的盐歌、到藏南运粮时的粮歌、剪羊毛时的剪羊毛歌、打酸奶时的奶桶歌、赞美山水的山歌、赞美牛羊肥壮的放牧歌等不同的歌曲。   尼玛乡谐钦的传统歌词有百首之多,有二十多种曲调,可组合二十多种舞蹈。如“诺布叮超”、“古冬”、“巴扎夏过”、“卓冬尼”、“噢若夏处”等。   在表演...
查看更多
阿谐(达布阿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比如县      “达布阿谐”藏文意为达布夯歌,它流传于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县境内,相传为比如(纳秀)第五世达布活佛所创,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达布活佛是西藏有名的佛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他精通大小“五明”,有较高的佛学造诣。20世纪20年代他在修建珠德寺期间创立了曲调灵活多样、步伐矫健明快的达布阿谐,让劳工边工作边歌舞,以缓解疲劳、鼓舞士气。   集歌、舞、乐于一体的达布阿谐共分31个章节,涉及政治、宗教、文化...
查看更多
嘎尔
2018.12.14
嘎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嘎尔”藏语意为歌舞、乐舞,是藏族一种礼仪性的歌舞。起初为民间艺人在节日时表演的歌舞,尔后逐渐流入各地大寺庙,成为寺院大型宗教活动时必须表演的节目。嘎尔藏舞蹈造型优美,音乐风格独特,现主要在大型典礼和迎送班禅大师等重要场合表演。在阿里地区,嘎尔舞和宣舞统称为“嘎尔宣”。   嘎尔舞舞蹈音乐自由、宽广、悠长,舞蹈造型雕塑性非常强,舞者动作高度规格化,动作激烈、幅度大,队形变化多样。演员均为男性,分嘎尔珠巴、嘎...
查看更多
芒康三弦舞
2018.12.14
芒康三弦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芒康县      芒康三弦舞是西藏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曲孜卡乡的达许村,并在当地广为流传。据考证,芒康三弦舞至今已有四五百年历史。   芒康三弦舞以纯木制作的三弦琴为伴奏乐器,表演不受人数、场地的限制,男女伴随音乐边唱边舞。表演时,男女分开各半,男子拉弦子站立排头,带领人群拂袖起舞,时而聚圆,时而散开,时而绕行而舞;唱词为“谐”体的民歌,也可即兴创作;男女一唱一和,以男子拉弦子的音乐节奏为准,此...
查看更多
定日洛谐
2018.12.14
定日洛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定日县      定日洛谐是一种集歌、舞、乐、弹唱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藏族群众游牧耕田、祭天等生产生活的产物。它起源于西藏地区的民间舞蹈,据称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广泛流传于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境内。“洛谐”藏语意为南部歌曲,“谐”泛指歌舞。定日洛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表演风格独特。   定日洛谐歌舞结合,表演时男子弹着扎念琴和三弦琴等乐器演唱,女子手拉手连臂踏歌,顿地为节,男女分班,一唱一和,此起彼伏。整个表演动作流畅...
查看更多
旦嘎甲谐
2018.12.14
旦嘎甲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萨嘎县      旦嘎甲谐是流行于西藏自治区萨嘎县旦嘎乡的一种民间歌舞,它以传统民歌为主要内容,音乐曲调浑厚淳朴,风格独特,生活气息浓厚,具有很强的自娱性。旦嘎乡的甲谐闻名后藏,甲谐在这里世代相传,男女老幼都会表演。   旦嘎甲谐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是为庆祝战争胜利而营构的,一说是为在歌舞比赛中获胜而编排的,一说是为庆祝文成公主进藏而创制的。   旦嘎甲谐活动一般在每年的藏历新年和重大节日里进行,表演时男女分班...
查看更多
廓孜
2018.12.14
廓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曲水县      廓孜是藏族船夫的一种娱乐歌舞,流传于西藏自治区腹地拉萨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北岸的曲水县俊巴村,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五世达赖以前。在藏语中,“廓”意为牛皮船,“孜”意为舞蹈,所以廓孜又叫“牛皮船舞”。   牛皮船是吐蕃时期以来西藏地区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大约两千多年前,藏民族已经用牛皮船摆渡和运输物资,吐蕃时期开始出现牛皮船在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上竞渡的历史记载,桑耶寺、布达拉宫及罗布林卡的壁画中对此也有描...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