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侗戏
2018.12.14
侗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 侗戏是深受侗族人民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它大约产生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主要流行于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湖南的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地。 通道侗戏产生之初,唱腔单调,形式简单,动作朴实,剧情单一。在与其他戏曲剧种交流的过程中,它博采众长,克己之短,努力丰富说、唱、奏、打、舞等艺术手段,提高了表演水平。同时注意增强戏剧冲突,推出了一批情节曲折的作品。流传于南部侗族方言区的“平腔”是通...
查看更多
侗戏
2018.12.14
侗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 侗戏,侗语称“戏更”,是侗族的戏曲剧种。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及周边侗族地区村寨中的侗戏,自1875年由贵州黎平县水口区传入,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和改革,艺术色彩更丰富,感染力也更强。传统侗戏演出,演员穿侗服,佩戴侗族首饰,以侗语演唱,用。流传剧目有《陈世美》、《生死牌》、《梅良玉》等。 侗戏是一种依靠戏师师徒相袭、口传心授的民间艺术,自我保护十分脆弱。目前,侗戏面临戏师...
查看更多
布依戏
2018.12.14
布依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册亨县 布依戏在布依语中称“谷艺”,主要分布于贵州南部及西南部布依族聚居的册亨、安龙、兴义等县。它是受汉、壮、苗族戏曲的影响,用布依语演唱布依族乐曲,在八音坐弹、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布依戏的音乐曲调有【京调】、【起落调】、【翻演调】、【马倒铃】、【正调】、【长调】、【八谱调】、【反调】、【武打升官调】、【过场调】、【倒茶调】、【吃酒调】等,伴奏乐器主要包括尖子胡琴、朴子胡琴、笛、短箫、木叶...
查看更多
彝族撮泰吉
2018.12.14
彝族撮泰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撮泰吉是仅存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嘎寨的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撮泰吉为彝文译音,意思为“变人戏”,这一戏剧形态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彝文典籍中亦无记载。 撮泰吉一般于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演出,旨在驱邪祟、迎吉祥、祈丰收。其表演形式十分独特,表演者用白色头帕将头缠成尖锥形,身体及四肢用布紧缠,象征裸体;部分人头戴面具,分别扮作彝族老人(1700岁)、老妇人(1500岁)、苗族...
查看更多
傣剧
2018.12.14
傣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县及保山市部分傣族聚居区。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不久,傣剧流传到德宏其他地区,德宏十个土司衙门先后建立傣戏班,建造戏楼。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
查看更多
目连戏(徽州目连戏)
2018.12.14
目连戏(徽州目连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祁门县 目连戏是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戏曲演出,因主要扮演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载于佛家经典,主要内容大致为:傅相一生广济孤贫,斋布僧道,升天后受封。傅妻刘氏青提(又叫刘四娘)不敬神明,破戒杀牲,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其子傅罗卜为救母往西天求佛超度,佛祖为他所感,准其皈依沙门,改名大目犍连,并赐其《盂兰盆经》和锡杖。目连在地狱历尽艰险,最终寻得母亲,一家团圆超升。几百年来,经过无数艺人的锤炼,目连戏以其博...
查看更多
目连戏(南乐目连戏)
2018.12.14
目连戏(南乐目连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南乐县 目连戏是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戏曲演出,因主要扮演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载于佛家经典,主要内容大致为:傅相一生广济孤贫,斋布僧道,升天后受封。傅妻刘氏青提(又叫刘四娘)不敬神明,破戒杀牲,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其子傅罗卜为救母往西天求佛超度,佛祖为他所感,准其皈依沙门,改名大目犍连,并赐其《盂兰盆经》和锡杖。目连在地狱历尽艰险,最终寻得母亲,一家团圆超升。几百年来,经过无数艺人的锤炼,目连戏以其博...
查看更多
目连戏(辰河目连戏)
2018.12.14
目连戏(辰河目连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溆浦县 目连戏是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戏曲演出,因主要扮演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载于佛家经典,主要内容大致为:傅相一生广济孤贫,斋布僧道,升天后受封。傅妻刘氏青提(又叫刘四娘)不敬神明,破戒杀牲,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其子傅罗卜为救母往西天求佛超度,佛祖为他所感,准其皈依沙门,改名大目犍连,并赐其《盂兰盆经》和锡杖。目连在地狱历尽艰险,最终寻得母亲,一家团圆超升。几百年来,经过无数艺人的锤炼,目连戏以其博...
查看更多
目连戏(绍兴目连戏)
2018.12.14
目连戏(绍兴目连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连戏是流传于民俗活动中的戏曲演出,因主要扮演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载于佛家经典,几百年来,经过无数艺人的锤炼,目连戏以其博大纷繁的戏剧形式、丰富多样的表演手段、积淀深厚的音乐素材及情景交融、观演互动的演出排场,在民间盛演不衰,一度广泛流布于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山西省、福建省、河南省等地。 绍兴目连戏,是指流传于浙江省绍兴市及所属各县以目连救母为题材的戏文,是绍兴水乡“社戏”乃至民间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
查看更多
目连戏(江西目连戏)
2018.12.14
目连戏(江西目连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连戏是我国传统戏剧表现形式之一,因主要扮演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载于佛家经典,几百年来,经过无数艺人的锤炼,目连戏以其博大纷繁的戏剧形式、丰富多样的表演手段、积淀深厚的音乐素材及情景交融、观演互动的演出排场,在民间盛演不衰,一度广泛流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山西、福建、河南等地。 江西目连戏几乎遍及江西省各地,江西弋阳腔、青阳腔、东河戏、婺源徽剧高腔、木偶戏等剧种都能演目连戏,并与佛教和道教音乐均有关联。以弋阳诸腔...
查看更多
1
1166
1167
1168
1169
1170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