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螳螂拳
2018.12.14
螳螂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莱阳市      据说螳螂拳为明末清初胶东人王朗所创,在今山东省沿海之胶东半岛多有流传,莱阳市流传最盛。   相传王朗体察螳螂捕蝉的动作,取其神态,赋以阴阳、刚柔、虚实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后、进退之法,演古传十八家手法于一体而创螳螂拳法。其传人有李秉霄、梁梦香、宋子德等。螳螂拳从莱阳传出后,逐渐形成胶东的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四种主要流派。螳螂拳派别虽多,但都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重意”不“重形...
查看更多
螳螂拳
2018.12.14
螳螂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螳螂拳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传统拳术,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   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由明末清初王郎所创。   螳螂拳在它产生的数百年里,经过历代武术家的总结提炼、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实用性强的独特风格,主要有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小架螳螂等流派。其中太极螳螂、梅花螳螂、小架螳螂在栖霞比较流行。   螳螂拳的特点以快速勇猛...
查看更多
螳螂拳
2018.12.14
螳螂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栖霞市      螳螂拳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传统拳术,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   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由明末清初王郎所创。   螳螂拳在它产生的数百年里,经过历代武术家的总结提炼、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实用性强的独特风格,主要有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小架螳螂等流派。其中太极螳螂、梅花螳螂、小架螳螂在栖霞比较流行。   螳螂拳的特点以快速勇猛、斩钉截...
查看更多
螳螂拳
2018.12.14
螳螂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螳螂拳是中华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鸳鸯螳螂拳是其中的一个派别,在山东半岛一带多有流传,在山东省青岛市流传较盛。 鸳鸯螳螂拳以阴阳结合、内外双修为哲学底蕴,以左右对称拳法为标志,如同鸳鸯成双入对、形影相随一般,故冠以“鸳鸯”之名。合于“螳螂”者,不在象形,而重在取其迅猛手法精妙多变之意。鸳鸯螳螂拳通过特有的身法展现出艺术美感,以鸳鸯内家功为根基,修身养性,包括基本功、拳法、内功、辅助功法等内容。一是套路(32套),包括坐岗、白猿出洞、白猿偷桃、白猿献果、单...
查看更多
苌家拳
2018.12.14
苌家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荥阳市      苌家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与少林、太极并列传统武术实践形式。   苌家拳创始人苌乃周(1724—1783)为清代河南汜水县(今为荥阳辖)苌家村人,出身书香世家,著有《易经讲义》八卷,收入《四库全书》。传说苌乃周“成童嗜武”,师从虎牢张八,从禹让学禹氏枪法,后受洛阳闫圣道指点,复得四川梁道传授,洞彻阴阳起伏之理,集易理、医理、拳理之大成,融内气、外形、技法于一炉,创苌家拳派,至今已近三百年...
查看更多
岳家拳
2018.12.14
岳家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武穴市      岳家拳为宋朝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岳飞将所学拳术结合作战要求传授全军,岳家拳自此初具雏形。相传岳飞第四子岳震和第五子岳霆避难湖北时,将此拳术传授给民间,在鄂东一带流传。因金元时期禁止学练而沉寂,至明末清初重新发展到鼎盛时期。   岳家拳有着独特的技击功能,其套路具有动作古朴、简单易学的鲜明特点,身法运动以前进后退为原则,而以吞、吐、浮、沉为主,手法则以云雾抛托为主法,理法以残、疾、援、夺、牵、捺、逼、吸八字诀...
查看更多
岳家拳
2018.12.14
岳家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岳家拳是由宋代名将岳飞创编的传统武术表现形式之一,其流布区域为湖北省黄梅县、武穴市等地。相传岳飞聚军中拳种与腿法之精华,专为士兵作战杀敌而创编了岳家拳。为抵抗金兵,岳飞曾率军镇守黄梅五郎关,之后岳飞留其子岳震率兵继续在黄梅镇守,岳家拳因此在该地区流传开来。 岳家拳由拳术、器械、功法、擒拿、伤科药方五部分组成。拳术有一字拳、二连拳、三门桩、四门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连环、十字桩、十二宫、十八捶、四十八连拆手、黑虎、五虎、梅花拳、吞吐等。器械有叉、耙...
查看更多
蔡李佛拳
2018.12.14
蔡李佛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蔡李佛拳是岭南拳术流派之一,由广东新会崖西京梅村人陈享于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始创。   蔡李佛拳拳术体系庞大,有拳术39套,对拆类54套,器械类64套(其中棍术14套),桩类练习法18套(俗称“十八木人桩”),狮艺套路9套,内功练习套路等共193套。技击手法30种,掌法28种,桥法29种,槌(拳)法35种,身法14种,腿法16种,步法18种。它以“域”、“的”、“益”、“吓”、“鹤”五音为标式...
查看更多
马球(塔吉克族马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塔吉克族马球是塔吉克族一项传统的马背竞技运动,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地区的帕米尔高原。历史上塔吉克族马球多在上层社会中开展,11世纪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中即提到马球是疏勒贵族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艺。中国体育博物馆考察队在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下的山脚滩里发现了一处轮廓清晰的古代马球场,这个马球场同史料上常见到的修筑在郊外空地上的马球场形态一致,可见马球在新疆地区起源很早。   塔吉克族马...
查看更多
满族珍珠球
2018.12.14
满族珍珠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吉林市      珍珠球是满族人三百多年来传承不衰的竞技活动之一,其发源地为现在的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   清政府曾在乌拉地区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令其负责采集进贡各种土特产。流经乌拉地区的松花江中盛产极品珍珠,被称为“东珠”,按规定每年打牲乌拉要采珠上贡朝廷。这是一项由专门的打牲丁从事的艰苦劳动,在每年深秋河蚌成熟时进行。打牲丁必须潜到水底15米以下才能采到巨蚌,剥出珍珠,因此每年都有人为此而丧命。打牲丁采珠...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