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藏族唐卡(昌都嘎玛嘎赤画派)
2018.12.14
藏族唐卡(昌都嘎玛嘎赤画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昌都县 唐卡也称“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是一种刺绣或绘制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它带有浓郁的藏民族特色,在西藏民间长期盛行不衰。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青藏高原东南部,流传在昌都的嘎玛嘎赤画派相传系由郎卡扎西活佛所创立,他与八世噶玛巴活佛米久多吉共同奠定了嘎玛嘎赤画派的造型理论基础。16世纪,嘎玛嘎赤画派开始在康区盛行,先后涌现出一批唐卡艺术大师。在发展过程中,嘎玛嘎赤画派立足传统,大胆创新,吸收汉族画...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甘南藏族唐卡)
2018.12.14
藏族唐卡(甘南藏族唐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夏河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唐卡的历史可追溯到吐蕃王朝早期,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修建布达拉宫等大型宫殿,促进了藏族绘画艺术的发展,在此情势下,藏族唐卡应运而生。 藏族唐卡多在纯棉布上绘制,也有在羊皮上绘制的,有丝绣和绸贴丝缝的彩色唐卡,也有版印的单色唐卡,其画芯和装裱离不开棉、麻、丝、帛。甘南藏族唐卡画幅大小不一,大者几十平方米,小者不足零点一平方米,绘画颜料多为...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勉萨画派)
2018.12.14
藏族唐卡(勉萨画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藏族唐卡勉萨派,亦为新勉塘派,在西藏古籍中和民间又称做“藏赤”,“藏”指西藏日喀则一带,“赤”即画派。勉萨画派相传产生于公元17世纪中叶,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及其周边地区。 在历史上,藏族唐卡勉萨派曾经流传到拉萨、山南、昌都等地,鼎盛时期曾有画业作坊一千余家。勉萨派的创始人是四世班禅大师的随身画师朱古曲英嘉措,他在勉塘派的基础上更多地吸收了工笔画中的人物、山水及亭台楼阁的造型、布局和技法,并添加...
查看更多
衡水内画
2018.12.14
衡水内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衡水市 衡水内画是指河北省衡水市的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主要分布在衡水市及其周边地区。其工艺精妙异常,“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如同鬼斧神工,被外界认为不可思议。 鼻烟壶的内画技艺产生于清代,1696年,康熙皇帝设立了第一个玻璃工厂,专门制作鼻烟壶,赏赐给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乾隆时扩大了烟壶的选料范围,由料器(玻璃)、瓷器发展到象牙、琥珀、珊瑚、玛瑙、水晶、竹根等。嘉庆年间,具有特定风格的京派内画开始出现,咸...
查看更多
内画(北京内画鼻烟壶)
2018.12.14
内画(北京内画鼻烟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西城区 内画鼻烟壶是鼻烟传入中国后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手工艺品种,其制作技艺主要流传在北京、河北、山东、汕头,形成了“京派”、“冀派”、“鲁派”和“粤派”等流派。鼻烟壶流入北京后,为皇亲贵戚、王公大臣及有地位的旗人所使用。除宫廷造办处外,民间也大量制作鼻烟壶。约1890年到1945年间,内画鼻烟壶的制作发展达到高峰,出现了号称“四大内画名家”的周乐元、丁二仲、马少宣、叶仲三,这些民间艺人创作了最初的北京内画鼻烟壶...
查看更多
内画(广东内画)
2018.12.14
内画(广东内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汕头市 广东内画是一种传统的工艺美术,它运用中国画的构图、笔墨、设色技巧,在玻璃瓶内壁上反手作画,形成独特的艺术奇观。汕头市是粤东地区的中心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底蕴相当深厚。流传在汕头的内画艺术是中国传统内画“粤派”的唯一代表,其创始人为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松龄。 广东内画凭借独特的玻璃瓶造型、瓶外描金加彩装饰效果、彩绘与设色技艺及彩绘工具而独树一帜,卓然成派。受岭南派画风影响,广东内画线条纤秀...
查看更多
内画(鲁派内画)
2018.12.14
内画(鲁派内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鲁派内画是发源并流传于山东省淄博市的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与京派、冀派、粤派内画并称为中国内画四大流派。 鲁派内画的载体多为当地生产的琉璃坯料,以各式器型的琉璃水晶料做壶坯,造型多式多样,新颖别致。鲁派内画用特制的弯型内画毛笔,伸入口小如豆的壶内反向作画,将国画的皴、擦、染、点、勾、撕等技法引入内画,手工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尤擅长线条的勾画,线条流畅纤细,构图丰富,格调典雅、笔触精妙。鲁派内画注重内书,诗文图画相配,诗情画意交融。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为鲁派...
查看更多
剪纸(蔚县剪纸)
2018.12.14
剪纸(蔚县剪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蔚县 蔚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以出产剪纸而闻名。蔚县剪纸又称“窗花”,是当地民间一种传统的装饰艺术,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初始图案多为花卉一类的吉祥纹样,后融入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武强年画的艺术特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经刘老布等剪纸艺人共同研究,对创作工具进行改革,部分纹用刻刀由单幅剪转变为成批刻,使蔚县剪纸工艺有了新的提高。20世纪初,在王老赏、王守业、周永明等艺人的带动下,蔚县剪纸的风格越来越突出,走出了民间剪纸...
查看更多
剪纸(丰宁满族剪纸)
2018.12.14
剪纸(丰宁满族剪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塞北,民间流传的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的新异风格,它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清末民初丰宁满族剪纸进入鼎盛时期,1949年后在形式和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更为贴近现实生产与生活。1960年以后,剪纸艺术创作堕入低谷。1982年,丰宁民间剪纸队伍重新建立,其作品随着各种展览和出国表演在海内外造成广泛的影响。1993...
查看更多
剪纸(中阳剪纸)
2018.12.14
剪纸(中阳剪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中阳县 山西省中阳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吕梁地区。这一带民俗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人文环境,由此形成中阳剪纸古老的民俗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
查看更多
1
1221
1222
1223
1224
1225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