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碉楼营造技艺(藏族碉楼营造技艺)
2018.12.14
碉楼营造技艺(藏族碉楼营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班玛县 班玛县藏家碉楼是当地藏民用夯土、石块和木料筑造的别具民族特色的居所。这里的藏家碉楼,藏语称为“夸日”,大致可分为三种:要隘碉、烽火碉、家碉。 班玛县藏家碉楼建筑风格分为4种:木式、石式、石木混合式、新式。多建于向阳坡地,一般都傍山,外形呈阶梯形,“干栏式”建筑。平顶,外形厚重、稳固,一般分为两层或三层,上层堆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建筑整体高约十米,屋面多为平顶,墙体石、木交错,隙间夹杂黄土砌...
查看更多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2018.12.14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越窑是我国陶瓷烧造延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极广、文化内涵丰富的窑系,是最早突破原始瓷器烧造,走向成熟瓷器生产的窑场。 越窑的主要产地在古越人的居住之地,唐代称之为越州,越窑因此而得名。越窑以生产青瓷而闻名,其制瓷技艺、装饰工艺和造型款式,在中国古代均达到了极高水平。尤其专门烧造的宫廷用瓷“秘色瓷”,成为我国古代陶瓷烧造的经典。 越窑青瓷的成熟工艺,使其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由于釉...
查看更多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2018.12.14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慈溪市 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原始瓷到成熟青瓷的演变就是在越窑的龙窑里完成的,因此,上林湖越窑青瓷也被称之为“母亲瓷”。 越窑是中国瓷窑中久富盛名之瓷窑,以其青瓷产品之精美与独特在中国早期瓷史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越窑制瓷技艺水平、装饰工艺和造型水平均极其成熟,成为其他瓷窑模仿借鉴和引进之对象。 越窑的造型装饰工艺从汉到宋也是一个不断演变进步的过程,汉代(发轫期)越窑的造型多以轮制成型,装饰技法多以拍印...
查看更多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2018.12.14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上虞市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因窑址在今浙江上虞、余姚、宁波等地,古时属越州管辖,故名越窑青瓷。 上虞是举世公认的越窑青瓷的发源地,形成于汉代,鼎盛于三国西晋,全盛于五代北宋,至北宋中晚期,则日趋衰微。上虞也是早期越瓷的中心产地,各地出土的早期越窑瓷器多产于此。 上虞越窑青瓷的制作,要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开采—粉碎—筛选—淘洗—沉淀—陈腐—练泥—成型—晾坯—修坯—装饰—施釉—烧制等。瓷土(石...
查看更多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2018.12.14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南平市 “建窑”为中国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建窑建盏,是中国古代黑釉瓷的杰出代表。宋时的建窑建盏,是皇室御用的饮茶斗茶珍稀茶器。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在南宋时期,日本来我国留学的僧人曾从天目山把这种瓷器带到日本,并称它为“天目”,于是人们也习惯把黑釉瓷也称为“天目瓷”。由于历史的变迁,建盏(天目瓷)烧制技术失传已八百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窑建盏这一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受到国内外...
查看更多
汝瓷烧制技艺
2018.12.14
汝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宝丰县 汝瓷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其烧制技艺包括制胎技艺、配釉技艺、烧制技艺、开片技艺等。汝州素有“百里煤海”之称,此地盛产高岭土、玛瑙、黏土等制瓷原料,为汝瓷烧制技艺的产生、发展、成熟和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汝瓷烧制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统汝瓷烧制技艺要求用玛瑙入釉,釉色素静典雅,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质如乳、声如磬的典型特征,烧制难度极高,成品率低,精品极少,尤其得到...
查看更多
汝瓷烧制技艺
2018.12.14
汝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汝州市 汝瓷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其烧制技艺包括制胎技艺、配釉技艺、烧制技艺、开片技艺等。汝州素有“百里煤海”之称,此地盛产高岭土、玛瑙、黏土等制瓷原料,为汝瓷烧制技艺的产生、发展、成熟和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汝瓷烧制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统汝瓷烧制技艺要求用玛瑙入釉,釉色素静典雅,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质如乳、声如磬的典型特征,烧制难度极高,成品率低,精品极少,尤其得到...
查看更多
淄博陶瓷烧制技艺
2018.12.14
淄博陶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淄博市 淄博市是中国陶瓷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陶瓷名城”。考古发现,淄博沂源扁扁洞为新石器早期人类居住遗址和制陶遗址。八千五百多年前,后李文化时期的古陶窑,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陶窑,还有北朝时期的“寨里窑”,唐宋时期的“磁村窑”、“博山窑”等十几处古窑址。 淄博陶瓷充分利用当地的陶瓷资源,创造了色彩缤纷的陶瓷文化,在制作工艺上形成了粗犷豪放、简洁明快的风格。淄博陶瓷题材广泛,从日用品到陈设品再...
查看更多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
2018.12.14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 古镇铜官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湘江东岸,是全国五大陶都之一。铜官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陶瓷技艺独具特色。在殷商之前,舜帝就带领先民在湘江一带开始了制陶之业。至唐代铜官陶瓷发展迅速,陶瓷技艺逐渐成熟。铜官是世界陶瓷釉下多彩的发祥地,首创陶瓷釉下多彩新工艺。 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反映了先民们的创新精神,其制作堪称绝技。主要有拉坯成型、捏坯成型、雕塑成型、贴花、画花、制釉、制泥、烧成等多项技...
查看更多
蓝夹缬技艺
2018.12.14
蓝夹缬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温州市 蓝夹缬为我国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是我国雕版印染、印刷的源头。蓝夹缬技艺曾普遍流传于浙江南部的温州市,至今仍在其下辖的苍南县以及瑞安和乐清两个县级市均得到较好地保护和传承。 夹缬起于秦汉,盛于唐宋,唐明皇曾将其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遣唐使。至元、明,夹缬向单蓝色转化,最后仅在浙南地区保存下来,以温州为中心,向台州、丽水等部分接壤地区辐射。 蓝夹缬曾是浙南民间婚嫁必备用品。它以蓝靛(中药板蓝根的...
查看更多
1
1299
1300
1301
1302
1303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