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号)
通知公告
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 教高函〔202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我部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对各地各高校向我部申请备案的专业予以备案...
查看更多
胡和平:向着建设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访谈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专访,围绕“十四五”时期推动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文艺创作,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促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发展乡村旅游,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旅游业恢复发展,加强市场监管、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等作讲述和介绍。胡和平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将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新...
查看更多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全国政协委员王宜:尽快开展中医药非遗项目专项调查,大力推进弱势项目传承保护发展
专题报道
“尽快开展中医药非遗项目专项调查,大力推进弱势项目传承保护发展”,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宜今年两会提案的核心内容。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与她去年的提案《提高中医药项目在国家非遗项目比例》相比,是从“定向”到“聚焦靶心”的飞跃。 过去的一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做法在国内、国外得到验证,这让王宜深切体会到中医药正在以实际行动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她说:“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
查看更多
全国人大代表畅谈指尖上的非遗致富路
专题报道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有两位来自贵州的代表,她们带着家乡人民的希望,带着对传统手工艺品的热爱,带着对非遗未来的期许,希望通过自己的发言和建议,为传统手工艺品的开发和保护探索一条光明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传承人宋水仙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为重要原材料的刺绣技艺,因历史悠久,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书讯 | 《中国非遗保护与研究20年》刘勍著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进入中国以来,一批先觉者、先行者对相关概念做了大量的学术辨析工作,他们秉持实践精神从事田野调查,切实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丛书选取非遗保护、研究领域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为采访对象,如刘锡诚、刘魁立、乌丙安等民俗学家、民间文学研究专家,通过对这些学者的走访,记录他们的学术观点,折射相关学科的发展历程,总结非遗保护和研究的方法和经验。丛书项目已进行了数十次追踪访谈,抢救、整理出80余万字的成果。 该丛书项目旨在对我国非物...
查看更多
书讯 | 非物质文化遗产亲历者口述史:《刘锡诚口述史》刘锡诚口述 刘勍编撰整理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进入中国以来,一批先觉者、先行者对相关概念做了大量的学术辨析工作,他们秉持实践精神从事田野调查,切实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丛书选取非遗保护、研究领域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为采访对象,如刘锡诚、刘魁立、乌丙安等民俗学家、民间文学研究专家,通过对这些学者的走访,记录他们的学术观点,折射相关学科的发展历程,总结非遗保护和研究的方法和经验。丛书项目已进行了数十次追踪访谈,抢救、整理出80余万字的成果。 该丛书项目旨在对我国非物...
查看更多
落实新精神 开创新局面----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 省非遗保护中心研究部署全年非遗重点工作
地方新闻
为深入学习贯彻厅党组书记、厅长那书晨同志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部署推进年度非遗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全年工作起好步、上水平、开新局,3月10日上午,厅非遗处、省非遗保护中心举办了工作人员述职汇报会。厅非遗处张雪芳处长做总结发言。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马维彬参加。省非遗保护中心书记杜云生主持汇报会。 汇报会上,厅非遗处和省非遗保护中心同志逐一交流汇报了2020年个人思想政治学习及参与负责的工作情况,并重点围绕2021...
查看更多
代表委员热议非遗保护传承 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 在全国两会上,如何推动四川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非遗的保护需构建系统性保护的生态社会圈 “我...
查看更多
数字化构建非遗传承新模式
论坛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是我国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秉承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原则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但随着时代变革和现代科技的推陈出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剧增,尤其是由数字化技术发展引发的信息化浪潮,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因此如何在当前数字化信息浪潮下,构建非遗文化的生态传承系统,对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坚定我国文化自信...
查看更多
非遗过大年,四川呈上缤纷文化盛宴
专题报道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天幕上的一盏明灯。烛影摇红,喜庆的灯笼将憧憬的心窗照得通透;笔墨传情,吉祥的对联向美好的未来传递期望。 牛年春节,不少在外的四川游子为响应国家“就地过年”号召而不得不放弃回家团聚。为彻落各级关于春节期间疫情防控相关精神,按照文旅部要求,春节期间四川省开展了“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系列活动,与广大网友一起“云”赏非遗,共度佳节。 截至目前,四川全省发起”非遗过大年“主题...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