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非遗过大年,四川呈上缤纷文化盛宴
来源:“四川非遗”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1-03-11 10:15:00

from clipboard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天幕上的一盏明灯。烛影摇红,喜庆的灯笼将憧憬的心窗照得通透;笔墨传情,吉祥的对联向美好的未来传递期望。

牛年春节,不少在外的四川游子为响应国家“就地过年”号召而不得不放弃回家团聚。为彻落各级关于春节期间疫情防控相关精神,按照文旅部要求,春节期间四川省开展了“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系列活动,与广大网友一起“云”赏非遗,共度佳节。

截至目前,四川全省发起”非遗过大年“主题直播超百场,收获近6亿观看量;全省21市州共发布“非遗过大年”主题视频2518条,总阅读量达5266.9万次,总点赞量212.8万次,总评论数48万条,总转发数40.1万条,涉及十大非遗门类,包含392个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56个,省级非遗项目112个;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线上线下展示活动在全省联动开展,真正将”文化“送进”万家“。

年俗焕新,家国“云聚”  

非遗直播互动再现年俗

from clipboard

狮舞咬春

2021年的春节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春节,在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下,多场新春文化活动取消延迟,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容懈怠。四川省采用线上方式,依托短视频等平台并联动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通过直播、短视频、话题讨论等形式再现非遗年俗、传播非遗年味,让“就地过年”的异乡游子及海外华侨在网上即可感受家乡之年味。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立春日,成都市都江堰市举办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立春”民俗展演,展演在人民网、新华网、文旅中国、中国文化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四川观察、智游天府等大型网络媒体与四川省21市州网站、抖音、快手等平台同步播出,吸引百万人同步观看。

from clipboard

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先生现场讲解立春民俗

活动特邀请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先生现场讲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四川传统立春习俗,暖春、迎春、咬春、犁春等环节一个不少,年画、糖画、竹编、泥人等手艺妙趣横生,镜头还带着大家走进农家院,传统美食“九大碗”开启了“舔屏”模式,让人们在线重温传统习俗、感知节气文化之美。

from clipboard

1月29日,“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2021年首届成都市“非遗在社区”春节联欢晚会正式上演,超过260位社区居民带来了四川评书、金钱板、四川清音、川派古琴、舞龙、羊皮鼓舞等20余个非遗项目,近190万人次的观众通过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收看线上直播,超过42万人次的市民朋友参与了前期“你最喜爱的社区非遗节目线上评选”活动。

当晚,成都市锦江区东门市井街区同时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年夜饭活动,非遗美食的传承人来到现场亲手献厨献艺,手把手与市民们互动,为大家奉上一桌桌凝聚蜀地传统的非遗年夜饭。年夜饭活动同样也在新浪微博平台进行了线上直播,参与互动的幸运观众也有可能获得“非遗盲盒”“春联”“非遗大礼包”等礼品。

from clipboard

“一夜看遍万年华,一眼赏尽巴蜀年”。按照疫情防控规定,自贡创造性开展全网直播——“中国·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云观灯”活动,用5G+4K新技术集传统彩灯文化性、直播游戏互动性、综艺节目娱乐性等特点于一体展示自贡灯会。活动通过央视频、Facebook等国内外多个网络平台进行了多语种直播,观看总量超5.58亿人次。2月22日,万众期待的中国·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全新开园暨华侨城第27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线下正式开放,令游客行走于梦幻彩灯之中,实现一场由彩灯打造的穿越之旅。

from clipboard

2月1日起,四川非遗通过抖音短视频平台组织发起“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四川非遗过大年短视频话题挑战赛活动,发动了全网网友围绕四川非遗积极进行趣味短视频创作,挑战赛共收到近三百条参赛视频,总播放量超300万。

“四川非遗新春语音贺卡”选取成都糖画、绵竹木板等八项四川非遗项目,以图片和语音介绍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展示四川非遗与传统年味,音画相映,让网友在使用其语音拜年功能的同时,自发了解、传播四川非遗,累计使用量上万次。

四川各地相继于线上开展各类非遗主题互动活动。泸州市开启最美中国年画线上展,增添喜庆祥和的节目氛围;德阳市举办以聚焦“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征集活动,创作征集展示一批讴歌新时代、反映新成就的优秀民间美术作品;达州市通过“文旅达州”微信平台开展“云上过大年 寻找年味儿”摄影作品征选,寻年味、彰底蕴;雅安市、巴中市不约而同策划了年夜饭摄影作品征集,搜罗四川人饭桌上的非遗味道;南充市组织开展为期1个月的“南充文旅新春DOU起来”活动,动员所有抖音用户上传以南充美景、美食、民俗、文化等为主题的创意短视频参与该活动,活跃假日生活;甘孜州则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藏文书法网络慕课,由藏文书法老师讲授藏文三十个字母、四个元音的写法,传扬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隔屏相望,年味正浓

非遗影像展演慰藉乡愁

“故乡今夜思千里,今日明朝又一年”。千山万水隔不断的是思念与关切,那些乍暖还寒时的春节记忆,如今在线上得以以视频的形式一一重温再现。

活动前夕,四川向全省市州开展了“视频直播家乡年”专题讲解培训,协助、指导全省市州非遗部门开通了短视频账号,建设全省非遗宣传短视频矩阵。

from clipboard

活动期间,全省非遗宣传短视频矩阵齐发力,各地非遗部门对各非遗项目以及与之相关的年俗场景等进行拍摄制作形成短视频,通过官方账号上传至短视频平台,并设置统一话题标签的形式进行集中展播。全省短视频官方账号各放异彩、百花齐放,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形式携手打造了一场非遗视觉盛宴。

四川省从全省丰富的非遗宝库中遴选出元九登高节、苗族花山节,安仁板凳龙等与“年文化”密切相关的非遗项目,拍摄制作了四川非遗过大年系列宣传视频。

成都非遗推广大使李子柒特别为四川“非遗过大年”活动录制了祝福视频,祝福大家牛年家庭相亲相爱,生活多姿多彩,事业再接再厉;同时成都市也录制了30位非遗传承人拜年视频进行网络展播,获得广泛关注。

四川省视协于春节当日推出的《四川非遗100》系列视频第七集《何以为漆》被推选代表四川参加2021我最喜欢的“非遗过大年”视频评选活动,获得全国网友近6万投票支持,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from clipboard

四川统筹全省活动项目资源,搭建了活动专题集成平台,集中呈现七十余款四川非遗年味美食视频、八十余项四川非遗年俗项目与手作技艺视频。年画、春联、剪纸、龙舞、狮舞、庙会、灯会……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营造着中华民族浓厚的“年文化”氛围,更深远地影响、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内涵、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

from clipboard

南充市在南充电视台《南充新闻》开设“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专栏,连续跟踪报道全市活动开展情况,并在10余家各类新闻媒体陆续进行非遗项目展播。

“隔屏相望”,年味正浓,远离家乡的游子在风味、乡俗、技艺的非遗影像的流转间,安放下绵长悠远的乡愁;“吾心安处便是吾乡”,一个更宏大的共同价值认识,更使得家国同构的“云赏非遗”折射出时代光华。

宣德致知,寻根铸魂

非遗线下活动再掀高潮

from clipboard

为了使非遗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让传统文化的根脉永驻每一位中华儿女血液里,成为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生活寻常。在符合当地疫情防控规定和举办要求的前提下,四川各地丰富多样的线下展示展览活动。

荟萃了东、西、南、北的国内代表性木版年画产地的传统精品的激活·衍生——IFS2021新春年画展在成都举办。除了展现传统年画精品,展场还陈列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创作的新年画和年画文创设计作品,他们运用现代艺术语言,创新设计形式,积极探索传统年画与现代文化媒介结合,为时尚融入传统魅力,为民族文化注入时代的内涵。

同期,在杜甫草堂举办的“平安中国年”年画展则以平安为主题,以年画为载体,漫步展厅,展览了大量抗疫年画,借画抒怀使人深切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抗疫精神的高度结合。

2月8日,遂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馆,重点展示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大英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徐氏泥彩塑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39项省市级非遗项目。

from clipboard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春节期间,四川各地开展的“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更是精彩纷呈,让老百姓多维度、广角度体验非遗魅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from clipboard

绵阳市三台县举办“百牛迎春”剪纸作品展,正月初五三台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兰小奇在潼川古城进行现场教学活动;凉山州西昌、美姑、甘洛等地在春节期间开展多场民族器乐展演活动;攀枝花市仁和区开展“金牛迎新 情满仁和——仁和区文化馆艺术学校少儿网络新春联欢会”;乐山市市中区东大街“嘉阳河”艺术空间推出“嘉阳河”川剧艺术展;遂宁市联合市消防队开展“非遗大过年 文化进消防”活动,市级非遗夏氏风车、观音素麻花、徐老三豆腐干传承人参与其中,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from clipboard

于新旧交替中寄宏愿,于热闹红火中筑根魂。

非遗项目的传承实践,持续丰富着春节文化的多样性,强化着所有华人同胞的文化基因和共同体意识。就地过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抚慰了离家游子,也使他们于中华文化的沁润中更加自信坚韧。共同回味“战疫”日夜的拼搏、共同传递“牛”转乾坤的祝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借助互联网正在无形中强化着全民族的文化共识、凝聚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