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立夏
搜索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下)
专题报道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的建设 1954年,音乐研究所第一任所领导李元庆(左)与杨荫浏(右)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第一任所领导杨荫浏、李元庆在建所之初,将资料的搜集与普查作为首要学术任务,在音乐资料建设方面,勾画了建立一座集图书乐谱、乐器藏品、音响资料于一体的音乐专业图书馆的至美蓝图。这两位音乐理论界的学术泰斗,早在60多年前就已清楚地认识到传统艺术形式正伴随着社会生活的...
查看更多
习近平: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
要闻
习近平察看武夷山春茶长势: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做好 22日下午,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听说近年来在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下,茶园突出生态种植,提高了茶叶品质,带动了茶农增收,习近平十分高兴。他指出,武夷山这个地方物华天宝,茶文化历史久远,气候适宜、茶资源优势明显,又有科技支撑,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茶产业。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
查看更多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是世界最多的?
专题报道
沿着陇海兰新线铁路一路往西,江苏的昆曲、南京云锦,甘肃等地盛行的花儿,新疆的玛纳斯……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保留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民俗文化“百科全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随着2020年12月太极拳和送王船申遗成功,中国已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更多
四川文化和旅游精品项目绽放“一带一路”
专题报道
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0年“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名单中,来自四川的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彩灯艺术创意设计推广、成都“一带一路”国际艺术中心、《吴哥王朝》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四川礼物”海外营销推广等4个项目成功入选。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内文化和旅游企业纷纷抢抓“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机遇,一大批“四川造” 精品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也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为“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国际合作增...
查看更多
非遗“赶潮”:“牵手”旅游 跨界“圈粉”
专题报道
当非遗“牵手”旅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春暖花开,全省各大景区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其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不少旅游景点走起了“国风”路线,推出了一场场“国风秀”。在这其中,非遗文化也跟着“潮”起来,跨界“圈粉”无数。 随着文化与旅游不断深入融合,非遗与旅游的“牵手”水到渠成,全省各大景区在引进非遗项目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收获颇多。滕王阁下彩龙腾舞、婺源傩舞花间起舞、采茶戏唱响茶海……如今,非遗进景区已成常态...
查看更多
“汇聚非遗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非遗展暨青海省非遗保护协会莫热仓工作站揭牌仪式举行
地方新闻
3月21日,由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莫热仓文化空间共同主办的以“汇聚非遗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非遗展暨省非遗保护协会莫热仓工作站揭牌仪式,在香格里拉商业中心莫热仓文化空间成功举办。青海省文旅厅副厅长吕霞、青海省文旅厅非遗处处长朱桂英、副处长赵海荣、青海省文旅厅产业处副处长周玉玲、西宁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张乐和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颜宗成等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贯彻落实文旅厅文旅融合...
查看更多
产业化打稳致富根基 非遗之花绽放天山南北
专题报道
新疆,曾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多文化交汇,多民族聚居,让这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塔城市塔塔尔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喀什土陶、民族乐器制作……新疆各级政府公布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有4600余项,其中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过80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10多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玛纳斯、麦西热甫则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多年来,新疆通过法治保障、政策扶持、非遗展示等多种形式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同时,非遗扶贫在助力新疆精...
查看更多
中国书法艺术之根在于儒家文化
论坛
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体系中独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于中国书法不仅仅是视觉形象艺术,更是一种文化认读模式。这种文化认读模式是儒家文化所赋予并不断强化的。 >>儒家文化对“书”艺的重视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 儒学以孔子的言论为准则。孔子以修身、齐家为本,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他在《论语·述而》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中,“道、德、仁”为儒家的思想原则,而“艺”指礼乐射御书数,“书”即包含...
查看更多
山东济南:非遗融入年俗文化“见人见物见生活”
专题报道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非遗进社区活动 (摄影:苏锐) 记者3月23日从山东省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今年春节期间,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济南市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精心策划系列非遗年展示活动,积极融入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系列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中,线下参与群众和线上传播的活跃度大幅提升,非遗年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线上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辟非遗传承线上新阵地。适应疫情防控形势和创新非遗传播新需求...
查看更多
【非遗进校园】种药植、体验飞针!当小学生遇上中医药非遗...
专题报道
“哗!太神奇了!”“我也要试,选我,选我……”3月12日,当非遗项目“岭南陈氏针法”的传承人,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陈秀华教授亮出手中银针时,旧部前小学四4班的气氛瞬间燃爆。这套神似武林高手“暗器”的银针,在他们的校外辅导员陈秀华教授手中,华丽变身为治病救人的神器。陈秀华手中飞针的“绝技”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争相举手要求亲身体验。 在这场特别的中队活动之前,孩子们还和学校的师长、省中医院陈秀华团队的中医专家们一起,在校园里亲手种下了一...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