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5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木卡姆文化现象
论坛
论木卡姆文化现象陈铭道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蓝色的星球        在这个星球上的某个地方,我们叫它家乡        我们的祖先出生在那里        我们出生在那里        我们的孩子也将会出生在那里        于是,我们为它而歌唱、舞蹈              ――爱尔兰《大河之舞》解说词     世界上有两千多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音乐。没有音乐的民族不存在,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在寂寞中苦度...
查看更多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发展浅说
论坛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发展浅说                                    苏海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涵的历史、艺术、宗教、科学和教育等诸多价值,是其存活之根须,或谓核心价值。较之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脆弱和珍贵,它承载着人类各民族的历史记忆,这些记忆,在时间的推演中,是很容易被忽略和忘记的。    非物质文化以人为载体,人类社会又以发展演化为常态。千百年来,或娱人自娱、或侍技谋生,非物...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手工艺资源保护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手工艺资源保护周若愚    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 人们往往重视遗产传承方式、成果和传承人的保护, 却对这一切赖以生存的资源保护不足。主要原因是资源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出了“ 文化” 范畴, 而涉及利用土地、矿产、动植物资源的广大社会生产部门。而这些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很难在一个高层次上达到平衡。于是, 在目前混乱的状况中,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最坏的事实“ 保护” 的结果竟然是对资源的加剧破坏。资源匾乏以至于消失...
查看更多
让非遗在“迈步走”中焕发青春
专题报道
让非遗在“迈步走”中焕发青春    一个大原则在观点碰撞后成为共识——“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已满足不了当下非遗保护的需求,只有使其中可能的部分进入现实“迈步走”,甚至与文化产业对接,才是最佳路径。进入9月,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在全国铺开,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度再次升高。         经过此前的两轮申报,我国已有1028个非遗项目、1488名代表性传承人列入国家级名录,显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         非...
查看更多
传承千年技艺 织就五彩壮锦
专题报道
 传承千年技艺 织就五彩壮锦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在其中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2006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申报的“壮族织锦技艺”荣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靖西县文化馆副馆长丁红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壮民族...
查看更多
公民社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学理性分析
论坛
公民社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学理性分析李   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民族历代先辈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实录, 是一个民族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 它所承载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精神,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国家、社会的一项公共性事业应当由国家承担。事实上, 国家政府也确实通过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由上至下的保护制度, 资助相关的民间文化组织, 保护非物...
查看更多
佛山年画:守望春天
专题报道
佛山年画:守望春天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在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用歌声唱出了“欢欢喜喜过个年”的美好愿望。在国人并不遥远的记忆里,门神年画曾是辞旧迎新的象征。但是如今在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农村,要想寻觅年画的踪影,却需大费一番周折。  穿过充斥着水果摊和士多店的普君市场,再经过一个平价药店,走进一条古称“细巷”的更小的老街,仔细看,你会发现一间毫不起眼的店铺。在“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木版年画作坊”的黑色牌匾...
查看更多
市场之手将把二人转引向何方?
专题报道
市场之手将把二人转引向何方?      二人转走进城市、登上更豪华的舞台,娱乐大众本是件好事,但切莫迷失自己,断了乡土文化之根,否则必难长久。 “若是老百姓不得意这玩意,我们就没法活,就是活,也活不长久。 ”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的二人转,其发展史与市场息息相关。市场是二人转的晴雨表,票房直接影响着二人转的兴衰成败。  霓虹灯闪烁,“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二人转在金碧辉煌的礼堂里闪亮登场。由东北农家的场院、炕头,登上了城市舞台,商业上的成功让二人转红极一时。在市场...
查看更多
桐乡灶画――民间艺术中的奇葩
专题报道
桐乡灶画――民间艺术中的奇葩民间艺人在画灶画。 农家土灶上面,除了画上各种各样的灶画外,还要写成一些文字,如“日进斗金”、“米中用水”、“火烛小心”等,图中的“米中用水”,作者将四个字用一竖巧妙地串连起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农家灶已不再依靠手工画灶画,而是用上面烧制有各种图案的瓷砖拼贴而成。  灶画,对于农村人来说并不陌生。在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曾经烟火气息弥漫的农家土灶头也透露出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一副副“花灶头”便是一件件乡风浓郁的民...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不仅仅缺钱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不仅仅缺钱    8月17日,山东省第二批14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公示。得知“枣木杠子乱弹”名列其中后,广饶县72岁的李云太老人既高兴又担忧。他高兴的是,有关部门终于开始重视这一地方曲艺了;担忧的是,作为传承代表人,今后到底该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曲艺,自己心里一点谱也没有。  最年轻的传承人67岁  李云太担忧的事情,也正是那些还在继续为传统民间艺术坚持和努力的民间艺人们最为关心的。  广饶县石村镇中赵村这个只有490人的小村保存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