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惠安女服饰文化和婚俗文化探析
论坛
惠安女服饰文化和婚俗文化探析王秀华美丽的惠安女服饰,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摘要]福建泉州惠东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很有特色,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成为许多民俗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课题。最有影响的惠安民俗文化主要是以惠安女奇特的服饰文化和奇异的长住娘家婚俗文化闻名海内外,因此,惠安民俗文化又称为惠安女民俗文化。它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特有劳动方式的产物,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关键词]惠安女;惠安女服饰;长住娘家;婚俗      福建泉...
查看更多
美丽的客家土楼
专题报道
                美丽的客家土楼杨蕴石    在闽西南有数万座土楼,2006年,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7月,土楼又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于是土楼的名声鹊起,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我们一行30人,选择了福建永定县的客家土楼作为重点游览目标。列入我们“土楼之旅”名单的有: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及承启楼。        这里土楼的居民主要是客家人,故名“客家土楼”。说是客家人...
查看更多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的典范
专题报道
侗族大歌:文化传承的典范     一直以来,国际乐坛上认为中国没有多声部和声艺术,复调音乐仅存于西方。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在中国偏僻的山区,发现了居然有一种“无指挥、无伴奏的复调式多声部合唱音乐”,它便是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为何能荣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侗语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
查看更多
朝鲜族农乐舞被列入世界级非遗名录
相关资讯
日前,汪清县朝鲜族农乐舞等22个中国项目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东北三省惟一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此次我国惟一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舞蹈类项目。 汪清县已经在幼儿园、中小学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培训基地,还在我国朝鲜族农乐舞之乡汪清县百草沟镇建立了传习所,让更多的人来学习,使其发扬光大。 朝鲜族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古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
查看更多
羌年等三个项目列入首批世界急需保护非遗名录
相关资讯
 日前在阿联酋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羌年被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遴选出的首批进入该《名录》的遗产名单。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重大突破
其他新闻
 22项列入“代表作名录” 3项列入“急需保护的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重大突破   包括阿根廷的探戈舞、日本的雅乐、越南的北宁官贺民歌、中国的桑蚕丝织技艺等在内76个项目日前被宣布为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9月28日至10月2日于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新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申报的包括桑蚕丝织技艺、格萨尔、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史诗表...
查看更多
2009“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项目简介
专题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公布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项目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要求设立的,它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主要区别在于列入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危险状况,急需保护。这次是首次公布。羌年  羌年是中国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在释比(神父)的细心...
查看更多
2009“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项目简介
专题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公布的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项目简介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它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又突出镌刻中自...
查看更多
走在世界“非遗”保护的前列
其他新闻
 走在世界“非遗”保护的前列    北京时间10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了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申报的22个项目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是献给正在欢庆共和国六十华诞的中国人民一份大礼。  当天通过的76项“代表作名录”中,我国申报的包括中国书法、格萨尔、妈祖信俗等22项全部入围。一夜之间,中国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查看更多
江苏无锡精微绣传承人将在德国献艺并将现场演示
其他新闻
江苏无锡精微绣传承人将在德国献艺并将现场演示     新华网南京10月10日专电(记者 张展鹏)无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红育将应邀出席10月12日至20日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将现场演示无锡精微绣。     无锡刺绣艺术称为“精微绣”,根据汉代刘向《说苑》记载,无锡早在2500多年前就有刺绣服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红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首创“双面精微绣”,与一般双面绣相比,技术要求更高,在针、线、色、料上更严谨讲究,尤其在绣刺细部...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