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7   星期一   农历六月十三   
搜索
京剧武生展身手 "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即将开赛
其他新闻
京剧武生展身手 "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即将开赛《武家坡》《白水滩》《武松打虎》《小商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知道。”昨天,北京京剧院副院长刘宇宸再次提及这两句京剧行话的时候,特别强调,“也许对于武戏演员来说,更是如此。”虽然武戏演员有时候不如文戏的青衣花旦演员靓丽抢眼,但他们所下的功夫却一点不比文戏演员少。这也是即将于11月1日至11日,北京京剧院在长安大戏院举办“魅力春天”青年演员...
查看更多
一位85岁民间木版年画传承人的“下一个5年规划”
专题报道
一位85岁民间木版年画传承人的“下一个5年规划”  2011年10月14日晚间,85岁高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老人向记者描述着他的下一个5年规划:专心做以《水浒传》、《西游记》等四大名著作品为题材的木板年画。让更多构图奇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乡土气息浓郁并深受国内外友人喜爱的年画作品。  14日,“金秋齐鲁文化行”记者走进“中国年画之乡”山东潍坊寒亭,专程到此间寻访这位杨家埠年画的第19代传人。  从此间著名的大观园北门出来,往南...
查看更多
渐行渐远的民间古老职业―“打铁匠”
专题报道
 渐行渐远的民间古老职业——“打铁匠”   铁匠,是我国民间较为古老的一项职业,其主要以铁为原料,制作加工各种农用生产工具及日常生活用品。在鲁南一代被称为“打铁的”,盛行于70年代前,大多是世代相传的家业和祖传手艺,多为家庭店,规模比较小,人少力薄,难以形成产业。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职业,它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渐行渐远。  在童年记忆中的鲁南农村,农业生产及家庭生活用具大多靠乡村铁匠打制而成,铁锨斧头、叉子镰刀、锄头铁锹等等,就连日常生活中用的菜刀...
查看更多
寻访“母亲的艺术” 鲁北民间的“女红”记忆
专题报道
寻访“母亲的艺术” 鲁北民间的“女红”记忆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盘扣仿佛一件件艺术品  在过去,女红多半是指女子的一些针线活,像纺织、编织、缝纫、刺绣、拼布、贴布绣、剪花、浆染等等,举凡妇女手工制作出的传统技艺,就称为“女红”。中国女红是讲究天时、地利、材美与巧手的一项艺术,而女红技巧从过去到现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因此又可称为“母亲的艺术”。  旧时夫家对于择妻的标准,都以“德、言、容、工”等四个方面来衡量之,其中的“工”即为女红活计。在崇尚女子...
查看更多
梅兰芳逝世五十周年 四台经典大戏齐登场
其他新闻
梅兰芳逝世五十周年 四台经典大戏齐登场梅葆玖和他的部分弟子在活动现场合影  四代梨园,世纪梅香。日前,为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逝世50周年,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专门携弟子在北京宣布,以《世纪梅香》冠名的4台专场演出,近日将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台湾等地的部分“梅派”传人,以及专程从日本赶来的艺术家聚集北京,集中呈现“梅派”艺术独特魅力。  此次由梅兰芳艺术基金会、北京京剧院、梅兰芳纪念馆、梅兰芳大剧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演出活动,堪称...
查看更多
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11月2日开幕
其他新闻
 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11月2日开幕  由文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将于2011年11月2日至11月18日在湖北武汉举行,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举办的一次全国性重要文化艺术活动,也是文化部在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举办的一次京剧艺术盛会,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据组委会介绍,本届京剧节继续秉承“京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的宗旨,突出“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主题,进一步推...
查看更多
北川非遗保护中心正式落成 馆藏珍贵文物80余件
其他新闻
北川非遗保护中心正式落成 馆藏珍贵文物80余件  近日,在北川新县城迎来首个羌历新年之际,建筑面积3075.19平方米的北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落成。据介绍,“5·12”地震使北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了惨重损失,地震发生后,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始抢救性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通过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现了濒危且独具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5个。   主题展厅 珍藏珍贵文物80余件   北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9年12月28日奠...
查看更多
西藏“非遗”传承方式突破传统 向多元化发展
其他新闻
西藏“非遗”传承方式突破传统 向多元化发展   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唐卡绘画大师丹巴绕旦和格桑次旦,都在自家开设“传习所”进行传统唐卡绘画的师徒教授。与从前不同的是,他们同时还在西藏大学开设的唐卡班任教,通过现代学院式教学传承民族文化。  “从前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传僧不传俗’,但现在,这些传统模式逐渐突破。”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负责人阿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方式,正在发...
查看更多
秦腔的历史兴衰对当下文化发展的启示
论坛
秦腔的历史兴衰对当下文化发展的启示   阅读提示:  ● 兴,在“接”地气;衰,在“放”地气。历史上,秦腔的兴盛,得益于它的民众性、草根性。然而过分追求“关注度”,也就有意无意催生了它的“邪僻性”乃至衰落。  ● 戏曲不能沦为“活报剧”,更不能脱离时代,唯有站在民众立场上,坚守独立思考和美学品格,才可能赢得与时代艺术同步发展的空间。  ● “娱乐至死”的“偏方”,秦腔早在清代就用过了,事实证明,那是秦腔的“苏丹红”、“瘦肉精”和“三聚氰胺”。  秦腔是梆子...
查看更多
帕劳共和国
2011.11.02
帕劳共和国
缔约国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