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7   星期一   农历六月十三   
搜索
第六届中国京剧节武汉启幕
其他新闻
第六届中国京剧节武汉启幕   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2011年11月2日晚在武汉琴台大剧院启幕,来自国内外的35台优秀剧目和众多名家,将在此“端出”历时半个多月的京剧大戏。  中国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湖北京剧院等众多京剧院团,将携27台体现时代精神和各地特色的艺术佳作展演。美国齐淑芳剧团、台北新剧团将参加祝贺演出,湖北汉剧、安徽徽剧等6台与京剧艺术有渊源的剧目也将参演。  观众既可了解京剧在境外和海外的传播与发展情况,也可以窥见京剧艺术的前世...
查看更多
非遗工艺品汇聚北京潘家园
其他新闻
非遗工艺品汇聚北京潘家园  作为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分会场,2011年11月5日至13日,潘家园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交易博览会,将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举办。届时,展出包括苗绣、皮影、内画、景泰蓝、兔儿爷、歙砚、德化瓷、东阳木雕、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山西平遥推光漆器等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20余种共260件精品。  11月3日,记者在潘家园旧货市场现代收藏品大厅二层展厅内发现,展览已基本布置停当。一进门,就看见国家级非遗项目“聚元号弓箭制...
查看更多
探寻“民族小岛”撒拉族
专题报道
探寻“民族小岛”撒拉族     在西北民族走廊上,若干较小民族混居在较大民族中间,保持着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化特色,费孝通先生形象地称之为“民族小岛”。撒拉族居住的循化县黄河谷地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小岛”。  撒拉族人口约10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县以及甘肃省积石山县的黄河谷地,也有部分散居在其他地区。撒拉族自称“撒拉尔”,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撒拉语。  撒拉族人就生活在这狭窄的黄河谷地。元末,撒拉族先民从中亚迁徙至此,明代逐渐形...
查看更多
访文化部副司长马盛德: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保护刻不容缓
论坛
访文化部副司长马盛德: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保护刻不容缓    马盛德是一位撒拉族学者,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他的研究领域是中国传统民族舞蹈和宗教舞蹈。谈起小时候在故乡参加的撒拉族打麦活动,马盛德在办公室就吟唱起打麦的号子,富有节奏地手舞足蹈起来。作为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对全国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充满兴趣和感情,近年来一直在为各民族的“非遗”保护和研究四方奔走。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一位撒拉族学者,您认为撒拉族有哪些重要的非物质...
查看更多
新疆大学研培成果亮相第十三届北京文博会
成果展示
2018年10月25日,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文博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老馆)拉开帷幕。北京文博会是每年定期在北京举行的大型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盛会,迄今已连续举办十二届。北京文博会已成为对外展示国家文明形象、对内增强文化自信、对全国文化建设起到引领示范的重要平台。 新疆大学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携2017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项目成果亮相本届北京文博会。本次展会,新疆大学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展台位于8号馆...
查看更多
安顺屯堡――最后的城堡
专题报道
安顺屯堡——最后的城堡 屯堡建筑,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 安顺一大怪,石片当瓦盖   这是一个特殊的地域文化群体。   他们至今还生活在贵州安顺深山的古驿道沿线,他们的村子类似部落,均是用石头依山砌成的城堡;他们的住房也很别致,均是附近大山里的片石筑就,“厚石为砖,薄石为瓦”。   走进城堡内可望见高高的碉楼,无论是碉楼内还是曲曲折折的围墙中,均设有望风的岗哨及可打枪、射箭的枪眼...
查看更多
安顺地戏:屯堡文化的载体
专题报道
安顺地戏:屯堡文化的载体安顺地戏面具  说到屯堡文化,不得不提安顺地戏。这种源自军傩的戏剧,是屯堡人最主要的族群性活动之一。安顺地戏集娱人、自娱、求神、健体于一体的多功能特性,使得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景区里的地戏演出  “咚咚咚咚……咚哐咚哐咚哐!”随着锣鼓有节奏地响起,一场地方戏在天龙屯堡景区的“演武堂”粉墨登场。  只见戏台上的四个演员身着武将戏服、脸蒙黑色面纱、头戴木雕面具、手执宝剑或矛枪,伴随着鼓点,“杀杀杀”地喊得正酣...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博览会在京举行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博览会在京举行  2011年11月5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博览会在北京潘家园艺术品展厅举行。博览会秉承“在流通中保护,在弘扬中广大”艺术宗旨,展出交流葡萄常、面人彭、内画刘以及雕漆传承人殷秀云、北京料器第七代传人刘星、景泰蓝工艺传承人黄小群等大师非遗项目20余种260余件艺术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黄小群在介绍景泰蓝镶嵌艺术品参观者在挑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邰立平的陕西凤翔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彭...
查看更多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吴论坛”在苏州大学召开
其他新闻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吴论坛”在苏州大学召开  2011年11月5日、6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吴论坛”在苏州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文化遗产研究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本次论坛以“记忆江南”为主题,分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市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女性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五个议题,从历史环境、自然观念、生...
查看更多
谁来保护“后申遗时期”的文化遗产
专题报道
谁来保护“后申遗时期”的文化遗产  随着轰轰烈烈的申遗工作进入尾声,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后申遗时期”。然而,申遗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重申报、轻保护”和非遗文化主体的缺席现象正在蔓延。  10月15日,正当以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重要议题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时,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贵州民族学院,就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拿非遗项目就像拿奥林匹克金牌  如果从昆曲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