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3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九 夏至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1109)
机构
(24)
政策
(427)
资讯
(11529)
清单
(12139)
资源
(3158)
学术
(2367)
百科
(148)
其他
(129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歌舞伎
2013.12.10
歌舞伎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歌舞伎是日本传统的戏剧表演形式,形成于17世纪的伊豆(Edo)王朝时期,在城市居民中相当流行。起初,男女演员都有,但后来禁止了女演员的表演。这一限制保留至今,所以现在所有的歌舞伎表演都是男演员。专门扮演女角色的男演员叫做昂那咖塔(onnagata),他们来自一个颇为典范的专业世家。其中两个主角的类型是“aragoto“(硬风格)和“wagoto”(软风格)。 歌舞伎表演的多是有关历史事件和恋爱关系中道德冲突的题材。演员说白具有简单的韵腔并伴之以日本的...
查看更多
佩特拉和维地拉姆的贝都人文化空间
2013.12.10
佩特拉和维地拉姆的贝都人文化空间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贝都人是半定居的游牧民族,他们居住在约旦南部接近佩特拉和维地拉姆遗址的地区,那里属于半干旱的高原和沙漠地区,这种环境使他们过着定居与游牧两者互补的生活。 许多贝都人部落仍然在接近佩特拉的地区使用“那巴提恩”:一种蓄水池和凹洞。佩特拉东南部的维地拉姆座落于宽广干旱的牧场上。今天,许多半定居的贝都人社区继承了这个地区的传统,仍然保持着鲜活的、传统的游牧文化和相关的知识技能。这在阿拉伯世界中被视为寻常,然而佩特拉和维地拉姆的贝都人,在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
查看更多
维布扎治疗舞蹈仪式
2013.12.10
维布扎治疗舞蹈仪式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维布扎是马拉维北部地区塔布卡族中流行的康复舞蹈。它由传统的医治者表演,用以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大多数的病人是患西方心理学所谓抑郁症的妇女。病人们由有名望的医者医治,他们建立了一个叫“坦费瑞”的乡村住所,在那里为病人提供数周或数月住宿和治疗。 经过具体诊断后,病人要经历一个特殊的康复仪式。为此,村里的孩子和妇女在坦费瑞将渐入迷狂状态的病人围起,演唱一种呼唤神灵的特殊歌曲。男性只有击鼓伴奏的人可以参加仪式,有些情况下,还有男性医师。有时,仪式以“开勒帕”的...
查看更多
古勒-沃姆库鲁祭祀和舞蹈仪式
2013.12.10
古勒-沃姆库鲁祭祀和舞蹈仪式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勒—沃姆库鲁”,或叫“伟大的舞蹈”,是居住在马拉维、莫桑比克和赞比亚北部地区的柴瓦人的表演形式。仪式舞蹈于7月的丰收节后进行,并伴随有成人仪式,也在婚礼、葬礼、就职仪式或首领去逝时表演。 柴瓦人传统的母系社会中,丈夫扮演着边缘化角色,因此仪式具有了尼奥(Nyao)神秘社团在不同村庄的人们之中树立一定地位和达成团结的含义。这些神秘社团负责举办少年至成年的成人仪式。会社成员就是成人仪式结束时古勒—沃姆库鲁的表演者,祝贺年轻人融入到成年社会。 在此场...
查看更多
马克-扬戏
2013.12.10
马克-扬戏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一古老的戏剧形式由马来西亚的马来族社会创造,包括表演、声乐、器乐、手势以及华丽的戏装。特别是这一传统的形成地——马来西亚西北部吉兰丹州的乡村,马克—扬主要作为仪式中的娱乐形式而举行,这种仪式与康复实践相关。 专家们确信,马克—扬在该国伊斯兰化前业已存在,至20世纪前,在伊斯兰领地吉兰丹的恩主的直接庇护下,作为皇家戏剧而演出。此后,这一传统就在原生态的乡村背景下被保存下来,但并未丢弃许多适于宫廷要求的文雅因素,如久经于世的服饰设计。 典型的马克—扬...
查看更多
亚饶-戴高文化空间
2013.12.10
亚饶-戴高文化空间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亚饶—戴高文化空间指尼日尔三角洲泊尔的大片牧场,亚饶—戴高文化特指在戴尔巴费尔和戴路布两地表演的渡河庆典。牧人整年在两种互补生态的牧场上放牧,即荒漠草原和尼日尔河冲击的大平原。庆典总在周六举行,即当地流行的“泊尔”信仰中的吉日。仪式日期还取决于牧场的状况和河水的涨落情况。 这些节日极大地提升了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人们组织比赛评比装饰最漂亮的牧群,不同的团体演奏音乐和跳舞,牧民们背诵田园诗。诗歌都是关于他们用数月时间经过不同地区的朝圣途中的冒险故事。年...
查看更多
坦坦地区的木赛姆牧民大会
2013.12.10
坦坦地区的木赛姆牧民大会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坦坦的木赛姆是在摩洛哥西南地区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撒哈拉牧民大会,30多个摩洛哥南部的部落和来自西北非洲的其它游牧民族聚集而来参加这一盛会。起初,这只是个自发和定期的牧民聚会,时间在每年五月间的某一周。部分农业人口和随季节游牧的人口会聚一起,集会提供了相聚、买卖、交换食品和其它产品的机会,并组织饲养骆驼和马匹的竞赛,举办婚礼、草药师咨询等活动。木赛姆大会也包含一系列的演出,如音乐表演、歌唱、赋诗比赛,以及其他哈赛尼口头传统和游戏。 从1963年起,大会采...
查看更多
朝比木琴音乐
2013.12.10
朝比木琴音乐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朝比是一个拥有自己民族语言的团体。他们居住在莫桑比克南部印海班省的南部地区。它因为有其独特的音乐而闻名,朝比管弦乐队是由五到三十个木琴组成,它们叫做缇姆比拉,这些乐器拥有多种型号和一系列不同的音区。木比拉(缇姆比拉的复式形式)是一种制作精良和调试过的木制乐器,是一种木板制成的木琴。它是由生长缓慢的米万耶树制成的,这种木材可以产生共鸣。在每个木制的细长板条下面都有一个被拉紧而产生共鸣的零件。这个板条被蜂蜡粘在一起,并用恩库索,一种植物的油作为润滑剂,使这...
查看更多
艾尔-圭根斯讽刺剧
2013.12.10
艾尔-圭根斯讽刺剧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艾尔-圭根斯是一种强有力的反对殖民统治的表现形式,是尼加拉瓜著名的讽刺性戏剧。每年1月17至27日在圣塞巴斯蒂安的盛会上都有这个演出。圣塞巴斯蒂安是尼加拉瓜卡入佐省第瑞巴市的守护神。艾尔-圭根斯融合西班牙和本土文化,是戏剧、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它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最有特色的殖民时期的艺术表达形式。 最早的文本可能是在18世纪早期完成的。文本共含314个故事,都被翻译成西班牙语、巴斯克语和那瓦特人的语言——许多拉丁美洲人民通用的语言。故事描写的是西班牙殖民...
查看更多
艾法预言体系
2013.12.10
艾法预言体系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艾法预言体系是利用广泛的文集和文献,由约鲁巴人来进行的。约鲁巴人居住在西非,人口大约有15,000,000万到20,000,000。艾法这个词源于一个叫艾法或叫欧伦米拉的传奇形象,他被约鲁巴人视为智慧之神和智慧发展的来源。12世纪,尼日利亚西南部奥孙斯瑞特地区的艾额艾额城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在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这项传统也由那些来自非洲的散居国外的人传习。 与这个地区使用巫师能力的其他预言方式相比,艾法预言不依赖有巫术的人,而是依赖一个由占卜...
查看更多
1
391
392
393
394
395
311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